孩子被駡完要討抱抱,其實是想知道「你還愛他」
最近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對母子,孩子在衣服店內跑來跑去,媽媽在旁提醒「不要跑」也不聽,結果孩子不小心跌跤也順手把賣家衣服弄到地上,媽媽整個情緒大爆炸先打了孩子的背一掌,然後開罵:「叫你不要跑你不聽,弄髒衣服你自己去賠人家,我要把你丟在這邊不管你!」然後氣沖沖地作勢要離開店家,孩子心急地邊哭邊追著媽媽大喊「媽媽不要走~~媽媽抱抱我~~」,但媽媽仍然生氣不回頭一直往前走。看到這個畫面真的很揪心,為何孩子一邊被罵,一邊還想要找媽媽抱抱呢?
孩子被罵哭後為何還要討抱抱?
有些孩子被罵後還討抱,哭著求媽媽別不要他,你越兇孩子越示弱,其實有2個令人心疼的原因:
1、孩子無條件的愛你
你知道孩子深愛我們的理由是什麼嗎?不是因為媽媽很漂亮、媽媽很溫柔,而是單純因為媽媽是媽媽而愛著你。在孩子的世界裡很單純,爸爸媽媽是孩子最愛的人,即便我們不是最完美的父母,即便我們會做錯事,但孩子就是會無條件愛著我們。
2、想確認媽媽依然愛他
另外,大人在盛怒之下千萬別輕易用「媽媽不愛你了」、「我再也不管你了」這類恐嚇語言教小孩,尤其對5歲以下,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影響最大,孩子覺得媽媽不愛他了,不安全感上升,變得焦慮緊張、情緒不穩。
所以當孩子感覺到缺乏安全感時,他們會通過抱抱、道歉、示好等行為表現,一方面希望獲得媽媽的原諒,一方面想確認媽媽是否還愛他,希望自己不要被拋下,希望那個溫柔的媽媽能再回來。
大人先安置好自己情緒,再來處理孩子情緒
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我們曾經幫助過一個發展比較慢的孩子,我們跟他學校老師常發現他全身是傷。班上老師問他為何在家常受傷,孩子說「喔!是因為我常不小心跌倒啦!」後來透過社工朋友的訪查,才發現媽媽常覺得孩子教不動而天天打他,朋友希望我們給媽媽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老師問:「媽媽打你,你怎麼都不跟老師說呢?你怎麼都說是自己跌倒不小心的呢?」
孩子說:「我不敢說,因為我怕警察會抓走我媽媽,這樣我就沒有媽媽了。所以他打我沒關係,但是媽媽不能被抓走!」
聽完孩子的話,我也被這懂事的孩子感動,而輔導的老師們都忍著淚水跟他說「你好乖!我們在想辦法幫助媽媽,不是要抓走媽媽。」
後來我們發現這位媽媽,正在打離婚官司及爭孩子的撫養權,然後最近又剛失業,常常處在一種極大的壓力下在教小孩,自己滿滿的心理創傷,所以在教孩子時自己失控了也不知道。
我們大人在教孩子的時候,其實常常帶著滿身的傷而不自覺,有來自於童年的傷、有來自於壓力的傷、有來自於其他挫折的傷。如果大人沒有把自己的身心先安頓好,在脆弱的狀態下去管教孩子,往往都會一觸即發,看到的都是孩子有問題。或許孩子沒這麼好,但往往是大人沒有處理好自身的問題!
現代父母的壓力都很大,要面對的難題很多,自己被孩子及家庭所需要,卻常常忘了自己也有需要!要教小孩前,或許先理解自己的狀態再理解孩子,先處理好自己的傷再處理孩子,這樣挫折會比較少。
當孩子犯錯時,如何教育孩子比較好呢?
1、正向語言起頭,避免情緒化語言
管教孩子的時候,把握很重要的一個原則:不要有情緒性的語言!不要說「你這個壞孩子」、「再哭,我就把你丟掉」等,常用負面語言會扼殺孩自尊心、安全感。另外,就算孩子要接受處罰,也是因為他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因為他惹你生氣而處罰他。
2、教孩子正確宣洩情緒方法
如果孩子犯錯,我們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孩子可能會發更大的一頓脾氣或哭鬧,這樣並沒有真正教到。
我通常會教孩子,如果你想生氣,你可以去騎車、你可以去打球、你可以去畫畫、你可以去彈琴,這個時候,就是你自己的時間,你要怎樣,沒有人會管你。但你握拳要反抗、你打人、或亂摔東西,不是正確的方法,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該提醒的我都提醒了。
3、冷靜面對
發脾氣當下一定要冷靜處理,如果在家裡,最好先停下手邊的工作,在外面就先帶孩子離開現場,大人要深呼吸,冷靜回應孩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