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要長高5公分,別錯過長高的三個黄金期
4-12歲是快速長高的年齡,除了喝奶外,對現代兒童來說,能不能到目標身高,有更重要的三件事:「跳躍運動、早睡、少糖」,但我們卻很常做不到。
例如,奶茶、含糖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但孩子就是愛喝;而運動與早睡則會刺激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但孩子就是不能早睡,這篇對孩子生長很重要。
國外有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孩子每多一公分,未來的收入就可能多3%,這個研究,當然不是只看到孩子的金錢收入,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身高跟健康狀態、身高跟社交能力、身高跟大腦,可能都有某些關聯性。
所以,長高的議題,再也不是教孩子重視外表這種膚淺價值觀而已。
很多媽媽來信,問長高的關鍵是什麼?有沒有必要照骨齡?會長到什麼時候?孩子到底可以長到多高?讓我來為大家整理一下這些迷思。
目標身高有公式
孩子的身高跟父母的遺傳大有關係,大概有70%-90%左右,會受到遺傳的影響,用以下公式可從父母的身高算出孩子未來可能的目標身高。
不過,營養+環境,也會部分影響最終的身高,所以目標身高的計算,協助家長觀察是落差太大,而需要進一步的關心孩子的整體發展:
男生目標身高(公分)=(父+母+12)÷2 (+/- 7.5~10)
女生目標身高(公分)=(父+母-12)÷2 (+/- 7.5~10)
有沒有必要照骨齡?
骨齡(骨頭年齡),是醫師用來評估孩子長高潛力的依據,與實際年齡不一定相等,相差1~2年是正常的,通常以左手X光片做為判斷的依據。
這其實是美國史丹佛大學Greulich及Pyle教授在1950年出版的《手與手腕骨骼發展之影像解剖學》書中指出,他們多年的研究發現,孩子左手X光片的骨骼生長板成熟程度,就足以代表全身骨骼發展的情況。之後,評估兒童未來身高的準則,就以左手X光片為依據。
但非特殊情況,其實不需要去照骨齡。特殊情況是指,若非家族性矮小卻明顯比同儕矮一個頭以上,或是每年長不到4公分,這個時候可以去找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決定照不照骨齡,或找出長不高的原因及長高的方法。
想長高,光喝奶、大骨湯都沒用
很多家中會問我,要買什麼鈣片及營養品,才有助孩子長高。其實,不說你不知道,長高有3個關鍵,就是沒有「大量」吃鈣這一項,後面我會告訴你是哪三個關鍵!
人類有3個快速生長的黃金期,在骨骼的生長板還未關閉前,是最後的長高機會,需要好好掌握。想長高的孩子若是錯過了最後的成長黃金期,即使花大錢打生長激素也成效不彰。
孩子長高的三個黃金期
【基礎階段】學齡前期(4~6歲)
這個時期是孩子長高的基礎階段。6歲左右補鈣,對兒童今後的成長非常重要,鈣質是造骨原料,雖然不會讓你直接長高,但會讓你骨骼變硬。在6歲階段,人體骨骼處於儲備期,骨骼發育日需鈣元素量為每日800毫克。
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可能存在偏食、厭食、鈣質攝入量嚴重不足的現象,影響到骨骼中的鈣質儲備,這將直接導致孩子個頭矮小、發育期身高增幅減小。
因此補充足夠的鈣質和蛋白質是這個時期的重要工作,多吃牛奶、豆類、魚、蛋、瘦肉、深綠色蔬菜……等,從日常飲食中攝取每天必須的鈣質和蛋白質,「均衡飲食、獲得足夠的營養」是長高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