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同理心?0-12歲培養同理心的關鍵秘訣
一位媽媽問:「孩子很自我,講也講不聽,常在狀況外,都不知道媽媽要生氣了,還一副無所謂,這是什麼問題?」
我説:「可能是同理心不成熟!」
有出現這些行為,代表孩子同理心不成熟:
1、察言觀色的能力很差
2、常常不管他人的感受
3、過度的自我中心
4、聽不進去爸媽的建議
5、容易說出白目的話
6、團體中常跟其他人起衝突
7、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
8、常誤會別人的意思
9、不能接受被批評
10、要人家聽他的、照他意思做
同理心不好的孩子,行為表現會較自我中心、不太在意他人的感受,經常社交衝突不斷,常做出干擾他人行為而不自覺,自己的情緒調節也不好。
同理心訓練:觀察>模仿>同理
想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有三個步驟很重要:「觀察>模仿>同理」。
假設當一對姊弟在玩玩具時,弟弟還小,不太會表達,不太會遊戲,所以不停的搞破壞…
步驟一:觀察
這時候可以先引導姊姊,先觀察自己的情緒
(EX.覺得弟弟好討厭…我好生氣…)
步驟二:模仿
弟弟想做什麼?
(EX.可能想跟我玩…)
那我可以怎麼做會更好呢?
(EX.冷靜下來>告訴媽媽>遠離他)
步驟三:同理
弟弟為什麼會想這樣做?
(EX.想吸引我的注意,這樣更有參與感…)
鼓勵孩子理解弟弟,並同理他的感受,獎勵姊姊的行為,藉此培養同理心。
如何培養0~12歲孩子同理心
以上是培養同理心最基本的三步驟。
經常也有爸媽問,不同年齡的孩子,隨著發展有所不同。這樣的話,同理心到底該怎麼教?
不同年齡培養同理心的方法:
0~3歲:教認識情緒,情緒具體化
這年紀的孩子還未發展出同理心,但可以先讓孩子感受什麼是同理,透過以下方式:
(1)教導他別人喜歡怎麼被對待,例如抓著孩子的手,輕輕地撫摸你的臉頰而非拍打。
(2)以同理心對待孩子,例如:「你怕這個嗎?這是掃地機器人,它可能有點大聲,可是它會到處移動,把我們家掃得乾乾淨淨唷!」
(3)告訴孩子他人的情緒,例如:「小寶哭哭了,他好傷心,因為他的冰淇淋掉地板,不能吃了!」
3~5歲:理解自我情緒,情緒繪本學表達
能理解他人的情緒與感受可不是天生就會,因此,教導孩子認識情緒與感受也是爸媽的重要任務,可以這樣做:
(1)當孩子生氣時,可以告訴他:「我發現你小手握緊,大力呼吸,你看起來很生氣!你生氣媽媽不讓你在家玩球,但你好喜歡玩球,對不對?沒關係,生氣是正常的。」這樣的回應方式,一方面能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二方面也是讓孩子了解有情緒是正常的反應。
(2)教孩子了解不同情緒,用繪本讓孩子釐清自己或他人「現在怎麼了」。
(3)教孩子如何調節情緒,例如:生氣的時候可以去抱抱你喜愛的娃娃,或者挑好吃的點心。爸媽甚至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孩子會更接受。
★若常告訴孩子「不可以生氣」,反而會讓他產生自我否定,不利同理心與EQ發展。
(下一頁繼續,5~12歲同理心教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