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對父母大小聲、態度差,當下這樣回應教尊重
原則三、尊重
記得,被尊重才會尊重人,當你想要教孩子時,不要用強硬的方式,要孩子就是照你的方式,這樣孩子回應你時,當然也會用比較強硬的方式,因此,親子之間的互動,大人該隨時注意自己的態度,要做到尊重孩子,而且,當大人有做不好的時候,也該勇於對孩子道歉。
原則四、提醒
引導孩子觀察,他的態度,會令大人有甚麼樣的感受,如果孩子對察覺感受比較鈍一點,大人可以誇大一點,你的難過傷心才能讓孩子印象深刻。也請孩子思考,他原本是希望有甚麼樣的結果,例如是「希望媽媽能買玩具給我」,但你覺得你被拒絕後,就說「我最討厭媽媽」, 你覺得這樣的溝通方式,媽媽就會答應你買,還是會更生氣,反而不買呢?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嗎?你希望的是甚麼結果,那麼你覺得應該要用甚麼溝通方式呢?
原則五、教導
大人要用溫和且堅定的口吻教孩子禮貌,應該怎麼說話才會令人感到被尊重,通常習慣大吼大叫的孩子,其實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好好說話,因此,大人需要藉由每一次的經驗,讓孩子知道該怎麼說,並實際演練。此外,生活周遭的人,也都要提供孩子好的身教。
原則六、強化
要讓孩子知道有禮貌、尊重很重要,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感受這樣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因此,當孩子有所求,被拒絕時,孩子沒立刻大吼大叫,反而能忍住,好好的再嘗試溝通,大人就該鼓勵,並且考量結果是否能有改變或可商量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好好溝通的重要,有正向經驗,好行為就容易留下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