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吃太多讓孩子缺鋅,導致易生病、學習力低落情緒差
下課時看到一對阿公阿嬤接孫子,買好多零食給他吃,而且還偷偷的塞,我想媽媽一定有下禁食令,但還是阻止不了長輩滿滿的愛!
雖然長輩都是擔心孩子會餓,但我必須很跟爺奶溝通,吃多零食(尤其空腹)會為孩子帶來很大的健康危機:
零食讓身體重要營養素缺乏
研究發現,愛吃零食的孩子,身體容易缺鋅、缺鐵、缺鈣,這些都是讓大腦順利運作的重要營養素,長期缺乏就會影響學習力及情緒管控的能力。
很多爸媽知道不能缺鈣缺鐵,但如果身體會缺鋅,那會怎樣呢?跟孩子息息相關有兩點:
1. 雙盲研究發現,鋅可以減少感冒症狀,幫助感冒復原。所以,孩子會不會一感冒,就要拖很久才會好呢?少吃零食吧!
2. 身體內鋅濃度,控制味覺的靈敏,過低會造成唾液中的酵素缺乏,引發味覺喪失。這或許也是吃零食,變得更挑食,吃不下正餐的原因。所以,少吃零食吧~這篇零食教養學,說什麼也要分享給大家。
►推薦閱讀:巧克力吃多易躁動,這7種孩子一定要少吃!
零食及糖,讓過敏發作,情緒變差
零食與甜食都屬於高GI的食物,這類食物不只讓孩子味覺失調,也會引起血糖急速震盪,讓情緒高低起伏。經常吃的孩子,也會出現類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所以家長要更謹慎提供及限制。
近代的醫學與科學,一直在追「身」與「心」的交互作用,在兒童的健康,也發現了影響心理會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一項刊登於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期刊的新研究發現,壓力會使過敏發作。過敏專家醫學博士Amber Patterson表示,有較多過敏次數的患者較易有負面的情緒,這可能是導致較多發作次數的原因。
零食就是零食,幫孩子找藉口最糟糕
在養孩子的過程中,我最擔心的是,主要照顧者,常常合理化一些不太正確的教養行為,例如讓孩子吃零食。常聽到的有:
1. 這是日本的餅乾耶!這是哪一國的糖果耶!!
=>那又如何?還不是一樣是零食?而且還不是一堆色素、香料、防腐劑…有時候標示,反而會因為他來自國外及進口,我們就忽略去看,根本沒有比較好。
2. 就是因為正餐都不吃,所以孩子肯吃這些餅乾零食,比什麼都不吃還好~
=>這是倒果為因的做法,零食通常高鈉又很香,所以當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味覺,但吃多了,習慣了,正餐又怎麼會吃?所以正餐吃不下,其實是因為知道後面有零食可以吃。
3. 哪有什麼不能吃?你們小時候還不是都這樣吃長大的
=>這真是一個隔代教養大大的迷思。
第一、我們小時候,哪有這麼多零食的種類?
第二、我們小時候的零食,哪有像現在的零食,加入這麼多複雜的東西?
第三、現在都變相成由孩子來決定吃什麼的,挑食行為嚴重,我們小時候,有什麼就得吃什麼,教養環境大大的不一樣了。
那究竟可以給孩子吃什麼點心,繼續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