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會影響足部發展!80%父母會忽略的選鞋五重點
選童鞋的5大重點
A.足跟支撐性
鞋後足跟的兩側要夠硬,才能有效支撐孩子的腳跟,不易因跑跳活動而歪斜。
B.注意楦頭寬
鞋腳趾位置的寬度(楦頭處),要與孩子腳掌最寬處同寬。
C.鞋帶要夠力
鞋帶黏緊時,說少能幫助孩子足弓內的支撐,因此如果鞋帶寬度夠,就能提供較大範圍的支撐性。
D.鞋底折彎處
鞋底不易太硬或太軟,鞋底應夠硬能支撐孩子的體重,特別是在追逐跑跳的活動時也能夠有吸震的效果,足弓才不易塌陷,但也不能硬到妨礙孩子足部動作,因此選鞋時可以將鞋放到地上,折彎看看,模擬走路時推進的感覺,折彎線應該和趾頭的關節處一致,這才能幫助孩子在推進時順利行走跑跳,不易受傷。
E. 一指幅空間
不要刻意選大一號鞋,最佳的大小是確定孩子的腳頂到前面時,後面還留有一指幅的空間。太大的鞋就算加了一般鞋墊進鞋底減少滑動,長時間走下來,足部還是有可能產生不適。
天才領袖選鞋小叮嚀
1. 基本原則
.在挑選鞋子時,應盡量挑選軟硬適中,吸震或避震性好的鞋款。
.鞋前端寬度要夠(與孩子腳掌最寬處同寬);鞋子要柔軟有彈性,可以適度的彎曲。
.在小寶寶腳型還未固定前,不宜購買有「跟」或造型太奇怪的鞋子。
.鞋面的設計應柔軟、安全,以免小寶寶玩鞋子時受傷。
.鞋底的紋路設計則要有止滑設計。
.買鞋前務必先試穿,試穿時,應讓孩子在現場利用三到五分鐘穿著走一走、跳一跳,甚至跑一跑,並脫下來看足部骨突處是否有任何的壓紅點,避免未來因過度摩擦而破皮。
2. 尺寸挑選
幫寶貝選鞋時,一定要讓寶貝試穿!合適大小應為腳放入鞋子後,尚餘一指幅的空隙為原則!
.鞋子太小
孩子的腳丫子擠在鞋子裡會有壓力點,造成破皮或擦傷的情形,若沒有適當照顧,易引起細菌感染!
此外,鞋子太小會影響孩子足部發育,影響足部骨骼排列,進而影響足部功能唷!
.鞋子太大
鞋子無法提供適當的穩定度,造成下肢肌肉必須花多餘的力氣,維持下肢的穩定度。一來孩子容易累,二來孩子容易摔倒。
所以建議家長不要為了穿比較久,省錢買過大的鞋,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的肌力發展失去平衡喔!
3.換鞋頻率
九歲以前,孩子腳長大的速度約半年需換一次鞋!
但如果孩子的運動量較大時,家長必須經常去檢查孩子的鞋底是否已經磨損!因為磨損的鞋底會影響鞋子對關節的保護功能,影響孩子的肌力平衡,所以爸媽一定要記得定期觀察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