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有沒有吃飽,别用感覺,父母可以用更科學的方法!
3、提早讓孩子自己學吃飯
他飽不飽的大腦感覺發展,會比其他孩子成熟,所以有些孩子會厭倦吃飯,吃的很膩,是長期被餵的結果。
4、奶喝太多
1y之後的寶寶,奶如果還喝太多,正餐就會沒吃幾口就飽了,但又會很快餓,所以固體及半流質食物要逐漸變成營養來源。
5、觀察用餐環境是否有讓孩子分心的東西
孩子說飽的時候,先觀察有沒有東西讓他分心,先移除分心物。不急著說 “那裡飽?你給我吃完”,每頓飯都一堆情緒,沒吃飽也氣飽了!
6、邊看電視邊吃飯
不利消化,肯定很快飽!
7、飯菜量第一時間不要太多,讓孩子有跟你再要的機會
冬天,你如果一定夾太多在孩子碗裡,飯菜很快就涼了,很可能影響食慾!
8、夾到孩子碗裡的,超過他能吃完的量
孩子吃不完,有時是爸媽不自覺的還一直夾到孩子的碗裡,他吃的量,早就超過一開始的量了!
9、太注意孩子有沒有好好吃飯
不要放太多注意力在孩子吃飯上,大人也專心吃自己的,偶爾協助就好,孩子的模仿能力強,而且喜歡全家一起吃飯!
10、餐與餐中間,時間隔太短
餐與餐中間,別隔太短,孩子不吃零食奌心也無坊;如果吃奌心,少量就好,目的是增加熱量而不是餵飽,以免正餐受影響!
「讓孩子吃的完」培養孩子吃飯的動機
有一次,我一個好朋友,兒科醫師黃立心跟我說,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才對,我當然相當同意,後來這位超會做飯的醫師媽咪說的,我更有同感,「只是讓他們自己吃,都吃一奌奌就”飽了”」,過去看看孩子吃的量,通常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心中產生數萬個OS,這樣會飽?
這讓我想到我先前到幼稚園演講後,留下來參觀的經驗!
一堆中班左右的孩子,自己練習吃飯,又快又好,臉上充滿著該吃飯的表情,讓我跌破眼鏡,跟我們每天在家搞這些不肯好好吃的孩子,真是大相逕庭,難道就是要上學,感受一下團體的氣氛才會學到?
我走近一看,每個人的碗裡,飯就像雞蛋大小一小球而已,肉菜魚都有,但份量都很少,我那時也才明白,原來這麼簡單的方法,而且”讓孩子吃的完”,是讓孩子吃飯快樂的超級重要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