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讓孩子過動與情緒失控!父母必知的四件事(2020最新)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你覺得很遙遠,但其實就在你身邊的問題,就是PM2.5。你可能覺得,我知道呀!它會讓人生病致癌,影響健康,沒錯,但你一定沒想過,他也會影響胎兒和孩子的大腦,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到底接觸了多少的量,就會產生影響。哈佛公衛系的博士Philippe Grandjean認為,人腦是相當複雜且敏感的,即使是一點點的損傷,都會顯著地影響認知、動作、情緒和行為等功能的發展。隨著演化,我們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但是每每和家長們接觸,得到的都是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難教,相信環境變遷就是原因之一。
2014年發表於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的期刊指出,空氣污染正在改變孩子的大腦,以兩種懸浮微粒(PM)破壞力最強,一個是大家熟知的細懸浮微粒PM2.5(粒徑<2.5 μm ),另一個是超細懸浮微粒UFPM(粒徑<0.1 μm )。
室內室外都有空污,不要以為只有工廠,其實像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就是都會區最大的污染源,尤其是會產生UFPM,另外中國人的習俗燒香金紙當然也是一個。而是室內,菸害、廚房油煙、黴菌毒素、裝潢材料都是來源,室內另外還有一個孩子難以抵抗的—-塵蟎。
過去醫界不斷呼籲PM2.5,可達肺部最深處,進入肺泡甚至血液循環中,但你知道嗎?他進入我們的腦是走捷徑。我們吸入PM2.5,它進入鼻腔,會破壞我們的鼻腔內皮細胞,衝破血腦屏障,引起神經的發炎反應,甚至干擾細胞的正常工作,產生毒性,損害神經元、甚至是RNA和DNA。它最愛侵入大腦的地方就是前額葉(大腦的指揮官,負責認知、自我控制力)、海馬迴(記憶力中樞)、顳葉和腦幹的聽覺處理區域…等,當然其他區域也都會有。所以我們的孩子變得好難教!
空污是過動兒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我曾和小兒過敏氣喘專家黃立心醫師討論,過敏兒和注意力缺損過動似乎有關聯,這次看了許多相關文獻,證實這點。
例如2013年Newman等人發表於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研究指出,在出生的第一年接觸較多交通相關空污的嬰兒,其七歲時有過動的情形也會比較高;2014年發表於Psychiatry Investigation的韓國研究指出,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有注意力缺損過動症症狀的比例較高。2011年發表於Environmental research的德國研究指出,孩子在家中接觸到菸害,不專心、過動的風險也會提升。
來看看我們的孩子在學校上學時和放學時會接觸到多少的細懸浮微粒吧!
細懸浮微粒很容易和其他有毒物質重金屬附著,而我們的孩子是更容易接觸這些物質,並在體內累積,從在媽媽肚子裡起,這些有毒物質或過敏原就會穿過臍帶、胎盤到胎兒,而出生後可能透過母乳接觸這些物質,再加上之後的口腔期,到處爬、到觸摸、到處吃,很容易把這些有毒物質或過敏原吃進肚子裡。
隨時查看空氣品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