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段寶寶該怎麼吃?
王宏哲:不同階段寶寶該怎麼吃?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劉鶴珣/林昰樺
經常被新手爸媽問到……
「我母乳不夠,寶寶現在三個多月,請問可以提早給副食品了嗎?」
「寶貝半夜老是醒來,是吃不飽嗎?所以我該餵副食品了嗎?」
「專家說早點餵副食品比較不容易過敏,但又說母乳應持續餵到6個月,所以我到底該甚麼時候給孩子副食品呀?」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6個月開始必須添加副食品,但到底有沒有一套科學的依據,讓媽媽知道,寶寶已經可以開始給離乳食了呢?
四個月「吐舌反射」消失後,就是可以開始給離乳食的時機。「吐舌反射」是一種會將固體物質用舌頭從口腔推出的一種機制,對剛出生的小寶寶而言,其實這是種保護反射,能避免當口腔與咽喉吞嚥的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前誤食的危險。
寶寶近六個月大時有「挺身、張嘴、搶食、入口」,就是準備吃離乳食囉:
- 挺身:頸部挺了,可以扶持維持坐姿且咀嚼時頭不會晃動。
- 張嘴:寶寶張嘴看起來像要吃東西的樣子。
- 搶食:大人吃東西時寶寶專注的盯著看或有想搶食物的意思。
- 入口:良好的手眼協調,能將食物送入嘴巴。
★寶寶的離乳食之路★
4~6個月大寶寶
1.給予較稀,如液體狀的粥或食物泥
2.寶寶咀嚼動作僅有上下,且不成熟,不時有吸吮離乳食的動作出現,或緊咬著不放。
7~8個月大寶寶
1.給予較濃稠的食物泥或粥,並漸進加入碾碎的食物(如直接將餐桌上的紅蘿蔔壓成泥)可以提供軟質手抓食物讓寶寶嘗試自己進食。
2.寶寶已經很能接受湯匙了,餵食時舌頭能放鬆,咀嚼還是以上下的動作為主,但舌頭開始有側邊的動作,能將在牙齦上咀嚼的食物帶回到中央來。
3.學習杯喝水容易嗆到,因為還是會用喝奶的方式喝,連續吸了好幾口之後才吞。
9~12個月大寶寶
1.可以加入小塊的手抓食物。有些質地柔軟的食物剪碎即可餵食。
2.切斷食物的力量仍不足,所以餅乾通常會咬了好幾次才斷。
3.寶寶已經能熟練地用嘴唇將湯匙中的食物抿入口腔。
4.學習杯喝水還是容易嗆,因為吸、吞、呼吸的節律還沒有協調的很好。
5.上下咀嚼的速度和能力越來越好,舌頭的斜向旋轉動作也逐漸發展,能將口腔的食物送到側邊咀嚼,再送回口腔中央進行吞嚥。
寶寶一歲過後
1.舌頭運動會逐漸成熟,基本上大人餐桌上的食物剪碎就能吃了!
2.擔心牙齒太少?咀嚼的動作還能促進乳牙長出唷!
3.感覺食量變小嗎?因為咀嚼會累、含水量少的食物也相對比較有飽足感,別再用奶瓶,這會讓孩子吃得太輕鬆,對咀嚼、說話沒幫助。
4.變得不愛吃?試試拉長餐與餐的間隔、減奶、多一些活動量、多一些變化及調味、增加孩子的自主權(如餐具選擇)。
5.兩歲左右就要能吃得不錯囉!包括使用湯匙、自己用碗或杯子喝湯、使用吸管、咬斷或磨碎食物……等。
擔心過敏?
易過敏的食物:化學調味料、麩質(俗稱麵筋,是小麥、黑麥、和大麥等天然穀物中含有的一種穀蛋白黏膠質)、糯米、蛋白、堅果類、花生、巧克力、帶殼海鮮、柑橘類水果、番茄。可以的話,盡量先少量嘗試,這樣即使孩子有過敏反應也不會太劇烈,同時也能夠訓練孩子的免疫系統,漸漸適應各種食材。「吃得巧」才不會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造成我們所謂的過敏現象!。
隨時記錄寶寶吃下不同種離乳食時的不適反應:皮膚出疹、紅腫、肛門周圍的小紅疹、拉肚子、便祕、嘔吐噁心。一次嘗試一種未吃過的食物,連續數日無過敏反應後才能夠確認無虞,列入安全食用清單。但須注意的是,有些時候是家中寶貝月齡仍不足,身體的消化系統還無法負荷該食材,可過段時間後再試試看喔!
禁忌食物不要碰
除了易過敏食物,與家族遺傳過敏原,下列的食材是絕對不要讓嬰兒食用的:
含咖啡因(茶、咖啡、巧克力)、可能遭微生物汙染(鮮奶類、蜂蜜、生菜)、易窒息食物(果凍、丸子、湯圓)、化學毒物(重金屬、農藥、人工添加物)。
最後提醒媽咪,如果您崇尚寶寶自己進食,特別是BLW(baby-led weaning),近年來許多國外專家已經提出要改良BLW,簡單而言就是提供含鐵和熱量豐富的食物,提供的食物大小、種類也應注意,以避免嗆到。最後祝福每位媽咪和寶寶,副食品之路都能開心渡過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