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隻懶蟲不容易】
【正向積極/主動負責】
阿蟲很懶,什麼事都不想做,
不刷牙、不洗澡、不整理房間、
不自己穿衣服,甚至不自己吃飯!
因為這些事,從小都是爸媽和身邊的人幫他做好。

一天,爸媽認為阿蟲已經長大了,
決定不再幫他做這些事……什麼都不想做的阿蟲,有辦法自己完成這些事嗎?

面對孩子的懶蟲表現,與其用嘮叨或是怒罵的方式督促,卻又沒效果,不如用這個可愛的懶蟲故事,來引導孩子自發地改善懶惰的缺點,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一隻懶蟲不容易!》這個故事,裡頭的阿蟲很懶,什麼事都不想自己做,包含日常簡單的刷牙、洗澡、整理房間、穿衣服,甚至是吃飯!因為這些事,從小都是爸媽和身邊的人幫他做好了。 可以想見,如果當阿蟲漸漸脫離了幼兒時期,上了小學、國中、高中……如果一路上同樣是爸媽和身邊的人幫他做好所有事,那麼若干年後,他自然就會變成新聞裡被討論的主角之一! 因此,當孩子面臨開始需要學習獨立自主的關鍵時期,引導孩子建立積極正向觀念,及主動負責的生活態度,是非常重要且必須的。
作者用生動且寫實的筆法,在書中描述了主角阿蟲種種偷懶的日常行為,逗趣的動作表情,搭配上讓人忍不住莞爾一笑的台詞,塑造出一個相當鮮明的「小懶蟲」形象,也讓阿蟲的爸爸媽媽驚覺:要是再不做點改變,以後「小懶蟲」就會變成一隻「大懶蟲」啦! 接下來的情節,詳細地描述了當阿蟲聽見爸媽要他開始獨立自主,自己動手去做每件事之後,先是抗拒並消極以對,進而面臨各種窘境的過程,再巧妙地於故事中安排一個小幫手,引導阿蟲如何學著開始自己做,並從中感受到生活的變化及成就感,進而喜歡上自己做每件事的感覺,漸漸變成一隻「勤奮蟲」。
◎讀者好評
如果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人,而不是社會負擔,
你必須讓他們學習承擔責任!──讀者 Tsila Glidai
我會向父母推薦這本書,因為它教孩子學習獨立和提高自信心。
我給這本書五顆星。──讀者Paula
我認為這本書用可愛而柔和的方式,引導孩子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讀者Zack Guido
【不聽警告的鱷魚】


提姆‧沃恩斯 Tim Warnes
經典主題繪本《被貼標籤的鱷魚》系列新作
☆隨書附贈‧詞彙學習【警語貼紙】☆
【品格教育繪本:警惕小心/負責任】
一天,鱷魚發現一頂帽子,上面寫著:警告!請勿觸碰!
鱷魚沒有理會,直接把帽子戴在頭上。
一旁的鼴鼠很緊張地說:「快脫掉,這可能有危險!」
話剛說完,一隻接一隻的兔子竟然從帽子裡跳了出來!
這一大群兔子,到處跑跳蹦,一整個不受控,
不僅把花全吃了,還挖了好幾百個洞,甚至還到處大便!!
一個不聽警告的後果,卻引來更多的麻煩
最後,鱷魚和鼴鼠會怎麼處理這些麻煩的兔子呢?
☆隨書附贈‧詞彙學習【警語貼紙】☆
→讓孩子在閱讀繪本後,藉著使用貼紙上的詞彙,
學習認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中英文警語,
提高對周遭環境安全的警惕。
◎引導閱讀
鱷魚和鼴鼠在路上看到一頂帽子,而帽子上貼了一張「警告!請勿觸碰!」的警告標籤。但,即使貼了警語,鱷魚還是把它拿了起來,戴在頭上!這惹得鼴鼠緊張地驚呼危險,直叫鱷魚趕快把帽子脫掉──但根據書名所提示的線索,我們神經大條的鱷魚先生,顯然是沒那麼容易聽話,依舊不聽警告啊!
(看到這裡,編輯媽媽表示,這形象活脫脫就跟家裡那些不受控的孩子們一模一樣啊!)
結果,神奇的事發生了,帽子裡竟然不斷地跑出可愛的小兔子來,這讓鼴鼠也因此放下了戒心,認為可能沒什麼大不了,只不過是些可愛的小動物罷了……但事與願違,災難往往就是在鬆懈警戒的時候發生的呀!兔子大軍引發了一場可怕的大混亂,這對好朋友費了好一番工夫,最後好不容易才把這群麻煩精全數趕進帽子裡,終結了這場災難。
讀者們看到這裡,是不是想著:哎呀!這鱷魚應該從此會學乖了吧!下次可不要再忽視任何警告啊!
但作者真的是非常幽默,故事可不是這樣結尾的──只見最後的畫面裡,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的鱷魚,又不顧警告、動作迅速確實地撿起了某樣不知名的東西:同樣是個被貼上了「警告標籤」的物品!配上鼴鼠驚慌的表情和台詞,真是讓人同情鼴鼠之餘又忍不住感到逗趣。
而扉頁留下的﹝彩蛋﹞,則是鱷魚身上貼了寫著「懊悔的」、「抱歉」、「對不起」標籤的畫面,至於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在這裡賣個關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看書來找答案喔!
有趣的故事看完了,不妨帶著孩子一同討論,對於鱷魚和鼴鼠在故事中的表現和反應有什麼感想。藉由這個故事,希望可以讓孩子更加關注周遭的環境安全,提醒他們:當看到任何提醒或警告的訊息時,千萬不要輕忽大意,而倘若真的因此不小心闖了禍後,也能像故事中這對好朋友一樣,勇於負起責任,收拾殘局,將一切盡力恢復原狀唷。
最後要提到的,當然是這系列繪本的特色:因為主角小鼴鼠愛貼標籤的關係,本書照例出現了非常多的標籤詞彙,同樣包含了各種名詞、形容詞:「蓬鬆的」、「柔軟」、「粗糙的」、「蘿蔔」、「蔬菜」……等等,可以讓孩子再次認識許多物品的名稱,和形容事物的語詞,當然,還有本書最重要的【警告標籤】上頭所寫的:
「警告!」、「請勿觸碰!」、「請勿進入!」
隨書貼心地附贈了詞彙學習【警語貼紙】,讓小朋友看完故事後,能學會更多生活中常見的中英文警語,提高對周遭環境安全的警惕,更可引導孩子一同討論家中哪些地方是具危險性的,而後讓他們嘗試貼上相關的警語貼紙,非常實用喔!(媽媽們大概覺得警告貼紙再多都不夠用吧!)
【這樣做又沒關係】

經典暢銷繪本《我有好多話要「說」!》 繪者~理查‧華生
專業兒童書編輯&得獎童書作家~貝絲.布瑞肯
聯手逗趣呈現‧貼近孩子日常生活問題主題繪本
【日常禮儀 /生活習慣】
小猴子彼特走到哪裡都會隨意打嗝,
更時常對著別人放屁!

牠會把手指塞進鼻孔摳弄,卻不愛洗手,
還喜歡在嘴裡塞滿食物時說話;
而且,牠從不說「謝謝」、「請」,或是「不客氣」。

彼特對這些「沒禮貌」的行為一點都不在意,
牠喜歡做這些事來吸引大家的目光,
直到有一天,牠發現牠的家人竟然也開始變得跟牠一樣──
◎引導閱讀
基本的生活禮儀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環,但許多孩子常會在日常行為中,有一些令人皺眉頭的「不禮貌表現」,有時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有時則是純粹覺得好玩有趣,不管爸媽怎麼叮嚀指正都依然故我。
若探究其動機,有部分原因或許就如同書名所說的,孩子認為「這樣做又沒關係 」,還能獲得大人「特別的關愛」,自然覺得沒有改正的必要。該怎麼讓孩子理解,雖然隨意打嗝放屁、挖鼻孔、邊吃東西邊說話,表面上好像完全沒有實質的侵犯到他人,都只是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動作而已,卻可能帶給旁人不愉悅的感受呢?
故事裡的猴子爸媽,就想出了一個好方法:他們決定學習小猴子彼特的行為,甚至變本加厲,名副其實的「以身作則」,試圖用這樣出人意料的方式,來讓小猴子也體會一下,當別人在他面前做這些他口中「又沒關係」的舉動時,會是什麼感覺!
當天餐桌上,猴子爸爸開始瘋狂打嗝,媽媽則一直大聲地放屁!甚至連年幼的妹妹也開始挖起自己的鼻孔……當看到小猴子驚嚇連連、再也受不了而忍不住出聲抗議的一幕時,讀者想必會跟餐桌上的小猴子家人一樣,都忍不住想竊笑吧!(嘿嘿,小子,終於輪到你崩潰了吧?)
比起責罵和嚴厲的糾正,讓孩子打從心底感受並認同「這樣做好像真的不太好」、「看到別人這樣我覺得有點不舒服」、「我好像也不應該這樣」等,才能真正讓孩子體會何謂「禮儀」。藉由同理心的養成,孩子會開始理解當別人看到自己這些行為時,會有什麼樣的感受,進而去思考並調整自我言行,表現出合宜的日常禮儀,從而為自己的人際社交關係加分。
【一定要收拾嗎】
英國經典兒童出版社Little Tiger 優質主題繪本
‧適合給不喜歡打掃房間的孩子,和他的父母‧
→或是孩子玩太開心把東西弄得一團亂時,也適合閱讀本書
【生活習慣/對自己負責】
小貓把四周弄得一團亂,
小狗要小貓一起收拾,
但小貓卻隨手把東西一推,
往床下一塞,來個眼不見為淨,
自以為這樣就是收拾好了。
沒想到這舉動卻引來了一連串的災難……
◎引導閱讀
這是一個很有巧思的可愛故事,除了畫面一開頭那一大團花花綠綠不知名的「垃圾山」很是搶眼,小貓跟小狗的對話更是生動,令人腦中立即聯想到,這活脫脫是一個愛搗亂又偷懶不肯好好收拾的小毛孩,再搭配上一個在旁叨唸、理智線最終斷裂的家長的組合嘛!(笑)
只見故事裡的小貓想盡各種(偷懶的)辦法,就是不願老老實實整理收拾,結果這團「垃圾山」就這樣被牠到處亂塞—作者利用頁面的分割特性,製造空間轉換的趣味感,當讀者翻開下一頁,竟然一下來到了森林,一下又來到了海裡,有別於一般「整理環境」的繪本,作者在畫面的安排上可說是充滿了創意,給予讀者十分不一樣的想像模式。
想當然,小貓的偷懶伎倆並沒有得逞,「垃圾山」一直被退貨,最後甚至還引發了大爆炸!(好像應該要給予同情的,但看著看著實在令人很想發笑,尤其壞心眼的媽媽想到這是偷懶小孩自食惡果的下場,哈哈)
故事最後,讀者終於恍然大悟,也正是整本繪本的「彩蛋」所在—
原來,把這一團混亂的「垃圾山」好好整理分類、收拾完畢後,出現的是一幅歡樂美好的派對場景!結果,下一頁大家在太高興的情況下,又把整頁畫面弄得一團混亂了⋯⋯這樣的安排真可說是充滿了趣味。
希望藉由閱讀此故事,讓孩子懂得對於自己製造出來的混亂環境,需負起責任,用正確的方式妥善收拾好,才是應有的處理態度,在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同時,也能讓其體會負責任的必要性。
教孩子生活中的責任感,就從這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