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孩子壞習慣,讓他承擔後果比懲罰更有效
孩子多少有些令爸媽頭痛的壞習慣,例如明明就會說,卻老是要用唉唉叫的,或明明提醒過大人在講話不可以吵,卻仍老愛插嘴。這些行為或許不是大問題,但一再提醒或一再教導都無效時,還是難免會惹得爸媽一肚子火,明明孩子就不笨,怎麼這些小習慣就是改不過來呢!這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
心理學中的行為改變技術,相當強調分析行為的前因後果,而行為之後的結果,常是影響這個行為會不會再次產生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想要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讓孩子承擔行為的後果,會比懲罰(與行為本身的關聯較小)來的有效。
8個孩子常見的壞習慣,該這樣教

壞習慣1、會動手打人:
有些孩子就是忍不住會動手,常有爸媽分享,不論怎麼教,好像都沒用,包括好好說或甚至打罵都做了,孩子還是學不會,這是因為除了學解決方法外,孩子還要學行為後的彌補,因此當孩子真的動手打人,要孩子學習如何彌補、求得他人原諒,才能讓孩子記住後果。
壞習慣2、頂嘴不禮貌:
孩子很有可能只是衝動下脫口而出,他很可能講完後就後悔了,但來不及了,通常大人就罵了,被罵的孩子當然就會產生情緒,頂嘴的問題就沒有解決。因此當孩子頂嘴時,大人務必要冷靜,請孩子想清楚,應該怎麼說,好好的重講一次,絕對會比總是禁止孩子頂嘴來的更有效。(推薦閱讀:孩子愛頂嘴不是要挑戰大人,其實是在暗示這些事)
壞習慣3、不收玩具:
玩具亂丟,或書包、書桌總是亂成一團,吃完東西不收拾,脫下來的衣物也隨意放,對於這類的孩子,與其一直跟在後面碎念叫他收,不如讓他因為混亂而感到不方便,嚐到沒有整齊歸位的後果,才會學到好好收拾的重要。
壞習慣4、小孩愛插嘴:
孩子總是沒有看狀況,忍不住要插嘴,大人可能習慣要孩子閉嘴,但事實上,這類孩子就是不會等待,所以孩子要承擔的後果就是要等更久,因此大人可以跟孩子約定好,當孩子沒有看狀況就急著插嘴,就要等更久,第一次是多等5分鐘,第二次就變成多等7分鐘了。
壞習慣5、動不動就哭:
孩子動不動就唉唉叫、用哭的,其實有很多原因,但大人往往遇到就是要求孩子要好好說,問題時,當孩子有情緒時,就是無法好好說,如果他有辦法一開始就好好說,當然就不會用情緒處理了,因此建議當孩子唉唉叫、哭鬧時,請孩子先冷靜下來最重要。
壞習慣6、犯錯不認錯:
讓人不舒服就該先道歉,但會發現很多孩子對道歉這個詞很難以啟齒,好像道歉就代表自己是錯的,不對的,所以孩子都習慣先辯解、找藉口,但事實上,說道歉在人際社交中,其實是很重要的,短短一句話,多時候可以化解不少的問題與麻煩,因此要讓孩子學習先道歉,再解釋很重要,不要光只是斥責孩子愛找藉口不認錯。
壞習慣7、睡覺拖拖拉拉:
說好9點半上床,結果每次都東摸西摸,搞到很晚才睡,隔天又起不來,然後就被罵,如此惡性循環,與其這樣,不如讓孩子嚐到教訓,真的遲到,才能知道早上不能賴床,為了不賴床,晚上要更準時睡覺,甚至可以約定好,如果早上起不來、遲到,就代表沒有睡飽,這樣當天晚上就要提早30分鐘上床睡覺。(推薦閱讀:孩子拖拖拉拉,從5習慣改善)
壞習慣8、不珍惜物品:
很多孩子不會珍惜玩具,新買的玩具一下就弄壞,或者上學後,文具用品一下就壞掉或不見,很多爸媽會選擇不再給他用品,或者是好言相勸,但效果常不太好,這是因為孩子沒有真的付出代價。對於不珍惜物品的孩子,應該要孩子學會賠償,或許是付出勞力修理、賺取金錢,或真的拿自己的零用錢去買,總之要學著體會辛苦付出代價的感覺。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