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罵越故意,愛挑戰底線怎麼教?
最近有很多父母感到很無力,抱怨孩子常常越說越故意,叫他不要這樣他偏要,挑戰底線不知道該怎麼教?甚至有一位媽媽說:「好好的跟他說根本就不甩你,聽到要處罰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配合一下,但下次還是老樣子!」一句話道出許多父母心聲。
究竟這種「故意」、「挑戰底線」、「忘記教訓」的孩子怎麼教?

破解1-5歲孩子的故意行為及教法
1歲故意行為,吸引大人關注
1歲的孩子,很愛做些吸引大人注意力的事,因為他們發現:「我的行為可以控制大人的反應」,這種能力讓他們覺得有趣,所以會故意做一些搗蛋行為惹爸媽驚慌。
►爸媽教養對策:
對於一歲寶寶的故意心理,可以採用「隔離法」,例如把寶寶手上正要亂丟的玩具,拿過來放在大人手上,並嚴肅地看著孩子說「不行、不可以」,在教規矩的過程中,大人不要笑出來或用寶寶語溝通,讓寶寶感受到你是認真對待這件事。
另外還有個更高招的方法叫「反吸引法」,當寶寶在丟東西吸引大人注意時,你可以手插腰或抱胸不做任何反應,只是表情嚴肅的看著他,這時寶寶無法猜透你的下一步,會顯得有點緊張焦慮,可能會跑過來跟你討抱,這種方式也能斷絕他故意用不對方法來引起爸媽注意喔!
2歲故意行為,不想被控制
2歲孩子堅持度很高,不喜歡被控制、凡是想要自己來,他們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就變得越說越故意,變得很愛說「不要」拒絕大人,這其實是一種心智成長的歷程~(推薦閱讀:孩子「不要不要」時期,爸媽怎麼應對?)
►爸媽教養對策:
2歲孩子越說越故意,爸媽要學著給予孩子選擇權並認同,例如孩子想把玩具通通倒出來撒滿地,不要急著阻止,可以問他「你想要先玩車車,還是先玩積木?」大人提供一個範圍讓他選擇,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做主,接著適度稱讚孩子選得很好,認同他的選擇。
3歲故意行為,尋求刺激反應
3歲孩子會有一種實驗心理,他們的故意行為是真的故意,例如叫他不要跳樓梯,他偏要跳,這是因為孩子在尋求感官的刺激與快感,同時也在尋求不聽話的刺激,他們會想知道不聽話會怎樣,這種冒險犯難的能力大概從3歲開始。
►爸媽教養對策:
3歲孩子不是講不聽,但要讓他們知道目標在哪裡,所以父母可以跟孩子「設定目標」,讓他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時候不能做,例如跟孩子約定過馬路不能奔跑要牽著大人的手,但到了公園就可以盡情奔跑。
第二個方法是用「小幫手法」,在孩子故意要做某件危險事情時,先給予他某個小任務,例如孩子想要衝過馬路,可以請孩子幫忙拿包包、拿菜籃,並稱讚他「謝謝你幫忙拿東西,你真是我的小幫手」,讓孩子開心自己可以做很多大人的事,把注意力移轉到自己是個小幫手,減少他尋求自己感官動機。
4歲故意行為,主見強、控制力差
4歲孩子是越說越故意的小魔王,這個年紀的孩子自我控制力不成熟,他們會很衝動,看到什麼東西就要去做,同時他們開始不相信大人說的都是對的,在認知發展中,孩子有想法不是壞事,但開始挑戰大人之後就變得不好教。
►爸媽教養對策:
教四歲的孩子要用平行法,在孩子堅持要做的事情上,找出孩子可以做的部分,大人可以負責困難的部分,像是組裝機器玩具,就可以一起分工不同難易度工作來完成。語言上面也用平行尊重語氣,多用「我們可以一起……」取代命令語氣,讓孩子心裡覺得我跟大人是一樣的,他會比較願意聽話。
5歲故意行為,唱反調心理
5歲以上孩子愛唱反調都帶有「目的性」,譬如因為無聊、不服氣、想要氣爸媽、想證明大人是錯的,所以才為了這些目的去唱反調,大人要找出那個目的。
►爸媽教養對策:
5歲是個小大人時期,孩子很在意他人看法,所以大人要用正向說話術,例如跟孩子說「我知道你無聊,但是你一直吵鬧,我只會更慢去陪你,你願意再等我一下嗎?」,或者當孩子一直看電視不寫功課時,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有想要做的事(看電視),但是我相信你應該也記得自己要做什麼事(寫功課)!」先破解孩子故意的目的,再告訴他方法,這是教5歲小孩的重要方式喔!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