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容易放棄,爸媽該怎麼教?
很多孩子常常說我不會、我沒辦法,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而是沒自信!自信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只是現在缺乏自信的孩子很多,常見的狀況有幾種:
1、常常還沒做就說「我不會」、「我不行」
2、很怕會做錯,很怕會說錯
3、很容易自我否定
4、做事很容易放棄
5、朗朗上口說自己很廢、很爛
6、不願意去嘗試困難的事
7、都在等人家幫忙
8、常常會負面思考
9、擔心很多、怕東怕西
10、說話很小聲、缺乏勇氣
一個有自信的孩子,再困難的他都會願意去嘗試;一個沒自信的孩子,再簡單的他也會逃避,爸媽一定要好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為什麼孩子缺乏自信?4大因素解密
孩子缺乏自信,其實並不代表他不努力或沒有能力,而是內在感受與外在環境交織出的結果。以下帶你一起了解孩子缺乏自信的四大原因:
1、個性因素:過度敏感 負面思考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較為敏感,他們容易想很多,對新事物的接收度很低,以致於他們面對困難容易放棄,比較畏縮沒有自信。也有些孩子的個性容易負向思考,自己有一點點錯就放大解讀,或是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建議,他便會將他放大成批評。他們經常看到不好的點,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好,所以容易想放棄逃避。
2、能力因素:發展慢 專注力跟不上
有些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其實源於能力發展上的落差,例如語言表達、動作協調或學習理解的速度比同齡孩子慢一些,他們在團體中容易感受到「我做不到」、「我比較差」的挫折感。當孩子在學習或遊戲中經常跟不上節奏,或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成任務時,就容易對自己產生懷疑。再加上專注力若不穩定,容易被干擾、常忘東忘西,更會讓他們在面對挑戰時感到焦慮與無力。
3、心理因素:擔心被罵 不想犯錯
有些孩子的自信心問題,來自內在強烈的「害怕犯錯」心理。他們把「表現好」與「被接納」劃上等號,於是當面臨新的挑戰時,就容易退縮、猶豫不前。這類孩子常常不是不會,而是太擔心結果不完美、怕被責備或笑話,因此寧願不嘗試。
4、教養因素:太多命令式語言
家庭互動中的語言方式,也深深影響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當家長習慣用命令、否定或比較的語氣與孩子溝通,例如「你怎麼又這樣!」、「別人都做得到,為什麼你不行?」這些話語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總是不被信任、永遠不夠好。長期下來,孩子會內化這種聲音,變成對自己充滿懷疑的小內在批評者。即使他們努力表現,也難以真正相信自己做得好。
(下一頁繼續,2-12歲沒自信小孩教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