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去上學!上學不適應該如何引導?
這兩天有媽媽詢問,孩子剛去上幼兒園一開始都還好,但這兩天開始哭說不想去上學,說上學不好玩,該怎麼辦?
孩子不想上學常見10種行為,你家孩子是否也這樣:
1、開始說不想去上學
2、跟爸媽分開時很焦慮,不給爸媽走
3、回家說「上學不好玩」
4、去學校說他會害怕
5、團體適應的不好(吃飯、睡覺)
6、去學校不會交朋友
7、回家後情緒變很多
8、有事都不敢跟老師說
9、晚上不敢睡覺或做惡夢
10、被老師反應上課不專心
不想上學不見得是分離焦慮,家長要搞懂孩子不適應的原因,幫助孩子融合進去團體。
為何孩子不想上學?背後有你不知的原因
1、心理因素:缺乏安全感與勝任感
幼兒到了一個新環境時,需要時間去觀察,觀察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種「我可以掌握、我可以勝任」的感覺,然後對新環境就不害怕,進而產生安全感。
其實幼兒發展心理談的「依附關係」也是這個,幼兒依附在大人身邊就是要觀察並適應環境,所以安全感的重點在於4個方向:
(1)有沒有早一點讓孩子去學校看看、走走了解環境,轉移他的害怕?
(2)你要把孩子交給老師,父母跟他介紹過了嗎?他知道老師是你信任的人嗎?
(3)他能提早知道學校有甚麼活動?怎麼進行嗎?
(4)遇到問題了可以找誰?會不會沒人幫我?
2、適應因素:結構化及非結構化環境差異
幼兒園有固定的課程時間與自由活動時間,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這樣的環境切換可能讓他們感到困惑。從家庭的無固定結構轉變到幼兒園的有規律安排,這對孩子來說是個挑戰。
建議爸爸媽媽在家中可以試著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例如固定的午睡時間、吃飯時間等,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逐步適應學校的日常安排。除此之外,每天安排一些過渡活動,例如從玩耍過渡到學習,或者從安靜時間過渡到活動時間,幫助孩子習慣這些變化。
3、溝通因素:具體回應與正向鼓勵
有時候,孩子不想上學可能是因為他們無法表達內心的不安和困惑,或者當他們表達不願意上學時,家長的回應可能不夠具體或不夠耐心。幼兒在這個年齡段,對抽象的說服性語言理解有限,更多的是依賴具體的指導與鼓勵。
如果孩子表達不想上學,可以具體地詢問他們為什麼不想去學校,並根據他們的回應給予具體的安慰和鼓勵。例如,「是不是覺得在學校很難找到朋友?我們可以一起和老師說,看看怎麼讓你在學校更開心」。
★延伸閱讀:孩子說我不想上學,其實是在告訴你這些事
4、學習因素:節奏跟不上、不專心
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學校的活動節奏可能過快或過慢,會讓他們感到不適應,例如:老師講的我聽不懂,我沒辦法這麼快,這個食物我不喜歡吃,我不會畫畫……等等,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就容易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
家長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遊戲或活動,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專心一會兒。例如,一起做拼圖或玩需要耐心的遊戲,訓練孩子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在家裡創建一些有趣的學習環境,比如設置讀書角或繪畫區,這樣孩子在學校時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對幼兒來說,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新的挑戰,難免會有一些排斥情緒。通過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適應環境、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及創建適合的學習氛圍,孩子將會逐漸愛上上學,並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成長與自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