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問題多?專家親授8招讓孩子一覺到天亮
3. 睡眠品質差》日照不足、生理問題
即使孩子睡眠時間很多,但白天仍精神不振、情緒不穩,這有可能是因為睡眠品質不佳所導致。其實日照不足會影響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讓孩子難以進入深層睡眠,建議有空有多帶孩子到戶外走走,曬曬自然陽光,有助於孩子的大腦分泌分辨日夜的神經傳導物質,進而調整生理時鐘。另外,若孩子有過敏、鼻塞、打呼等狀況,也會干擾睡眠品質。
4. 很難入睡》睡眠儀式不固定、壓力
有些孩子睡前總是翻來覆去很難入睡,有可能是缺乏明確的睡前儀式,孩子需要規律感來幫助身體準備入眠,每天可以花個20~30分鐘完成固定活動再上床睡覺,例如:看本書、聽故事、整理好明天上學的書包、刷牙、換睡衣準備好明早要穿的衣物、尿尿、抱抱說晚安,然後上床,這樣比較規律、例行的活動稱為「就寢儀式」。當孩子情緒壓力大時,也可能導致焦慮入睡困難,大人可以透過親子對話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紓解他的情緒。
5. 睡眠時間短》注意規律、睡眠品質
孩子的睡眠規律很容易跟著大人走,家中的成人如果是夜貓子,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壞習慣。睡眠時間可能過晚,進而導致睡眠時間過短,睡眠時間不足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導致白天無精打采、情緒不穩定等問題。大人應該為孩子建立穩定的作息時間,盡量保持每天同一時間入睡與起床,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此外,睡眠品質也是很重要的,避免睡前進食過多或過度刺激。
6. 睡前話很多》怕忘記、睡前才回想
不少孩子在睡前話很多,會開始回想一整天發生的事,甚至提出各種問題,想跟爸媽分享討論,這樣的情況建議大人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設定一個固定的「分享時間」,避免在睡前才開始討論。
7. 找藉口拖延》還想玩、刺激不足
孩子睡前總是找藉口拖延還不想睡,很大的原因是孩子還想繼續玩!建議大人避免在睡前讓孩子接觸過多刺激的娛樂,例如:過度使用手機、電視,有許多研究都證實,兒童觀看3C,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原因在於3C的藍光可能抑制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同時會讓他們的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而影響入睡,陪睡的家長,躺在旁邊滑手機,一樣也會干擾孩子的睡眠喔!
8. 睡前很多毛》過度敏感、轉移害怕
有些孩子在睡前會出現過度敏感的行為,可能是因為害怕黑暗或擔心某些恐懼感覺,而在床上動來動去或是提出許多要求,例如:一下要喝水、一下要尿尿、一下說害怕,大人可以嘗試使用夜燈、陪伴孩子進行睡前儀式,確保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入睡。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他們的恐懼來源,幫助他們理解並解決這些問題,避免讓孩子將焦慮帶入睡眠中。
延伸閱讀:
摸鳥鳥、咬指甲、磨牙、挖鼻孔、摸媽媽睡覺,小孩六大怪癖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