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專心」怎麼辦?8招提升專注力
孩子常被老師反映上課不專心,開始寫功課就扭來扭去,坐不住!孩子不專心不是用駡的就會變專心,不專注的行為一但延續下去,不僅會影響學習成績,還會影響他的情緒及自信心。究竟「專注力不足」到底怎麼辦呢?其實這是可以透過日常引導和練習逐步改善的能力。專注力就像肌肉一樣,可以被訓練和強化,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良好的專注能力!
孩子不專心常見10行為
1、上課不專心、常被老師提醒
2、寫功課不專心,沒辦法靜下來好好寫
3、喜歡的才專心,不喜歡的就不專心
4、沒在專心聽人家講話
5、坐不住、動來動去
6、常被其他不相關事物吸引
7、閱讀文字不專心、沒耐心
8、常常會發呆恍神
9、寫字分心、不喜歡寫字
10、上課愛講話,改不了習慣
大腦中的三大注意力網絡
警醒注意力(Alerting attention):
包含警覺(vigilance)、持續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也就是能維持一段長時間注意力的能力。
導向注意力(Orienting attention):
包含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分散型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指的是大腦能反射性或有目的性的,從高感覺刺激的情境中,選擇特定感覺訊息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將注意力侷限於特定部分。
執行注意力(Executive attention):
包含衝突偵測(conflict monitoring)、注意力轉移(attention switching),指的是在相互競爭認知需求的情境中,有能力調整注意的優先順序,包括調節想法、情緒和行動。
孩子「不專心」該怎麼辦?
1、上課不專心 → 提升視覺搜尋能力
有些孩子在課堂上容易分心,是因為視覺專注力不足,可能看一看就分心、或對細節不敏感。可利用「找不同」、「隱藏圖形尋找」、「圖像配對」等遊戲,提升他們的視覺注意力與辨識能力。這不僅能幫助閱讀理解,也有助於考試時更快抓重點。
2、會發呆恍神 → 增加感官刺激
發呆和恍神有時與感官刺激不足有關,建議增加感官刺激,可以透過吃有口感的食物(例如:芭樂),從咀嚼中得到大量的刺激,多咀嚼能還幫助孩子大腦開機,增加覺察力與清醒度。
3、寫功課不專心 → 改善讀寫問題
有些孩子在寫功課時容易分心,可能是因為書寫能力和視知覺能力不足,導致他們難以專注於書本作業,可以透過練習連連看、迷宮、圖形模仿、描圖等視知覺遊戲,來增強他們的視覺處理能力,不僅能提升孩子的作業效率,更能幫助他們更專心投入學習。
4、坐不住、不持續 → 10-15分鐘短訓練
坐不住孩子容易急躁、耐性不足,可以透過「短目標訓練」來建立他們的等待能力,例如:設定計時器,讓孩子在等待玩具或零食的時候逐漸延長等待時間,慢慢訓練他們的持續力與自我控制力。
(下一頁看_第5點:扭來扭去 →前庭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