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別只教他「告訴老師」!父母要教他三件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校是他們最重要的社交場所之一。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社交圈也隨之擴大,欺負、排擠和霸凌的現象難以避免。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時,不能只教他「打回去」、或只教他去告訴老師!打人或被打,父母如果有正確的教育,才是讓孩子長大後,不易被欺負的關鍵。先來看看大人常犯的幾個常見教法,你們會這樣說嗎?
NG教法1、跟孩子說「不要跟他玩」
我們可能會跟我們自己的孩子講說,就「不要跟他玩」就好啊,但是會打人的孩子就是喜歡你的孩子,還是會來找他或者是鎖定他所以這樣的教法可能沒有效。
NG教法2、教孩子「打回去」
教孩子「打回去」如果別的孩子只是用錯方法並沒有惡意,結果你卻教自己的孩子使用暴力去解決,孩子還小不會控制力道,教他打回去容易變成兩邊都有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也不是教育的目的。
NG教法3、只教他「告訴大人」
跟孩子要「告訴大人」,大家覺得這是比較好的方法,我們常常會教孩子去告訴老師、去告訴身邊的大人,但在教育現場發現也有一群孩子,當他身邊沒有大人卻被欺負時,他就不知道怎麼辦。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父母要教他三件事
1、教孩子「先判斷危險」
教孩子先觀察對方,如果是很高大、很暴力的欺負,不要跟他正面衝突,甚至不要回嘴激怒對方;如果對方是口語或其他形式上的欺負,就要冷靜先思考一下,被教過什麼樣阻止對方的方法。包括大人喝斥、拉開跟對方距離、引到人多的地方⋯透過冷靜的判斷,避免進一步的危險。
2、教孩子「先做自我保護」
自我保護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趕快逃離對方的視線去求助、拿東西阻止對方繼續傷害、或大聲呼叫阻止對方「你不要再打我!我告老師」,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大叫才能引起更多人注意,才能減少被暗地裡欺負。
3、教孩子「找朋友不落單」
欺負往往發生在孩子孤立的情境中,當孩子單獨一人時,他們更容易成為欺負的目標。因此,這類孩子需要建立社交圈,和同儕多互動,遇到困難時找同學一起解決問題,集體活動也能夠有效降低被欺負的風險。
此外,父母可以定期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並提醒孩子注意選擇那些真心善良的朋友,而不是盡量迎合那些可能有不良行為的同學。這樣,孩子不僅能夠在面對欺負時獲得心理上的支持,也能夠在生活中建立起更多的正能量圈子,讓他們更具抵抗壓力的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