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了就生氣」如何教他正確表達?
孩子玩遊戲總是要爭第一,輸了就生氣、哭鬧,甚至亂丟東西,耍賴不認輸,弄得爸媽很崩潰。其實,這些反應背後藏著孩子對輸贏的認知與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狀況,輸贏只是過程,該如何面對輸,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建立孩子對輸贏有正確觀念?孩子玩輸了時要如何引導他?父母的引導方式,會深深影響孩子日後的挫折容忍度和人際互動能力。
孩子輸了就生氣10大行為
1、遊戲輸了就發脾氣
2、很重視輸贏,跟他說沒關係也不行
3、事情做不好,都先用哭用尖叫的
4、跟預期結果不一樣就生氣
5、很愛計較不公平
6、東西做不好就馬上生氣
7、不能被批評、不肯溝通
8、在玩的時候都要人家照他的規則
9、知道會輸,就先賴皮或不玩
10、事情做不好都不會先想辦法
陪孩子練習從「輸不起」到「輸得起」
1、討論輸贏:破除對輸贏的「錯誤信念」
許多孩子輸了就爆炸!是因為心中認為「輸=爛」「輸=失敗」「輸=不被喜歡」,這種想法會讓孩子無法正確看待輸贏。大人可以和孩子聊聊:「你覺得輸了代表什麼?」「如果輸了,大家會不喜歡你嗎?」透過對話引導孩子理解,輸不代表沒價值、不是失敗者,也不等於就不厲害。更重要的是,每次輸的經驗,其實都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2、預告會失敗:幫孩子做對的心理建設
在進行競賽遊戲前,大人可以事先提醒孩子「今天比賽不一定會贏喔,有時候可能會輸,那我們該怎麼調整心情呢?」幫孩子預先做心理建設,讓孩子知道失敗是正常的,誰都會遇到。這樣一來,當真的面對到遊戲輸時,他們才不會覺得「為什麼只有我輸」,而是更能坦然面對結果。這也能幫助孩子培養耐挫力,降低挫折時的情緒衝擊。
(下一頁看第三點_教「情緒表達」:找到冷靜方法,表達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