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會擔心抱久了就會養成孩子黏人的習慣,寶寶哭鬧時刻意不抱,想藉此訓練孩子,其實,在嬰幼兒時期多點擁抱,反而能幫助孩子在語言和認知能力、社交能力、情緒控制、大腦發展和安全感培養上有更好的發展。
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出生前幾個月裡,孩子討抱時爸媽積極回應,在寶寶18個月後,他們在語言學習上會更加靈活,也能夠快速吸收周圍環境中的信息,語言和認知能發展更好。
美國聖母大學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經常得到父母愛撫、擁抱的孩子,長大後不但不會過度依賴父母,反而會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自信心,對於社交技能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正面影響。
杜克醫學院年研究發現,小嬰兒的爸爸媽媽如果經常抱抱他們,成年後較快樂、有韌性、少焦慮。被關愛的寶寶大腦會分泌「催產素」,這種賀爾蒙會讓孩子有被信任、被支持的感覺。因此經常擁抱能讓孩子情緒較穩定,而且會一直持續影響到成年後。
科學家們對比早產兒和足月兒對於撫觸的反應,發現支持性(來自養育者的溫柔的)觸摸可以實際影響大腦,。溫柔的擁抱和支持性觸覺刺激(例如觸覺刷)、有規律地拍撫也會活化大腦的愉悅中心,會對孩子會產生積極和久遠的影響。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至善研究中心(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的創辦人克特納(Dacher Keltner)所說:「讓神經系統恢復安心、平靜的最快方法就是透過溫暖、安全的觸摸。這是愛、感恩與同情心的主要語言,人與人之間傳達善意的中心媒介。」
「擁抱」是對小小孩表達愛的方式,抱不夠的孩子會感到寂寞,長大之後容易對人的不信任、猜疑,甚至易怒;反之,爸媽足夠的擁抱不僅能給孩子安全感,這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依附關係發展,在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都有深遠的影響。
兒童時期的依附關係影響長大後的人際關係
Dr.Main的實證研究顯示,孩子在十八個月大時所呈現的依附型態,可以預測到他/她十八歲成年以後人際互動的依附型態。

兒童時期的依附型態
(1)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 Style”):約有65%為此型態
這一型的孩子在母親離開,單獨留在陌生的情境時,孩子會焦慮,甚至會哭。過了一陣子,孩子會漸漸安靜下來,當母親回來時,孩子張開雙手,期待被母親抱。母親一抱,他就滿足地在母親懷中安靜下來。過一陣子,他會再度去探索他的玩具世界。
觀察發現,安全型孩子的母親,都十分稱職,她們有十分敏銳的心,懂得適切地滿足孩子身心的需求,需要被撫慰就安撫,需要空間去探索就給所需的空間。在這樣安全的依附情境中,孩子能發展出安全感,也能漸漸學會在焦慮時自我撫慰。
(2)逃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約有20%為此型態
這一型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好象沒有什麽反應。事實上,當研究者在這些孩子身上裝上生理反應回饋測儀時,發現這些表面上若無其事的孩子,心裏焦慮的程度更甚於安全型的孩子,只是他們學會壓抑、否定,並隱藏自己痛苦的情緒。這些孩子在母親回到房間時,並不像安全型的孩子會迎向母親,他們不會伸手要母親抱,也不期望母親會抱他們。
(3)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Style):約有10%為此型態
這一型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放聲大哭,放下手邊玩具,緊追母親不讓她走。母親離開後他無法安靜下來,也無心再玩。母親回來時,他馬上跑向母親,一面要母親抱,一面又打母親,生她的氣。被母親抱在懷中,過了許久仍無法安靜下來。最後又回到地上玩耍時,他不像安全型的孩子能專注、放心地玩,他會一直看著母親,生怕什麽時候母親又溜走。
觀察發現,這一型的父母雖愛孩子,他們的情緒卻較不穩定,對孩子的反應也不一致,多變而難以預測。例如,當父母心中寂寞、焦慮時,則不管孩子當時是否需要心理空間,父母會黏著孩子;但若當父母陷入自己低潮的情緒之中時,則不管孩子是否需要,他們也不給孩子注意力或愛的響應。在這樣不穩定的心理環境之中,孩子較容易變得焦慮不安。
成人時期的社交關係
(1)安全依附型態(secure attachment)
認為自己是可愛的、值得被愛的,他人也是值得信任且會給予自己回應的,這種人在人際關係中能夠獨處,同時也能享受親密。
(2)排除依附型態(dismissing attachment)
這種人對自己抱持著正向的看法,但是卻不信任其他人,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逃避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傾向於保持界線與獨立。
(3)焦慮依附型態(preoccupied attachment)
這一種類型的人對自己的看法是負面的,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但他們卻對其他人抱持著正向的看法,認為他人是值得相信的。但是這種人因為對自己的自卑,認為其他人比自己好,因此在關係中很擔心會被拋棄,必須不斷尋求他人認同以獲得肯定。
依附關係從小培養,父母不需要過於擔心「過度擁抱」的問題,這些早期的愛與關懷將成為孩子未來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基礎,讓他們在面對世界時,擁有更多的自信、穩定與連結。爸爸媽媽試著放下焦慮,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更多的擁抱吧!這將幫助他們成為一個更健康、更有韌性的大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