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緊張焦慮,別再只說要勇敢
孩子常對於未發生的事件過度擔心,像是擔心在學校會交不到朋友,考試會不會考不好,內心總是感到緊張和焦慮,這類的孩子有很高比例的性格是緊張焦慮型,這些情緒會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自信心低落…等問題。他們在面對緊張焦慮的情緒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與排解,家長也常會忽略這一塊,其實是因為緊張焦慮情緒是壓抑、是隱性不容易發現,不像恐懼的情緒是顯性,很好察覺。當孩子緊張焦慮時,需要的不是叫他勇敢或不用怕!一起來學學該如何正確引導他們管理自己的焦慮情緒,學會自我調適。
孩子容易緊張焦慮常見的狀況:
1、孩子緊張時就會摳手
2、做事前常常擔心自己會做不好
3、總是往不好的結果去想
4、不敢嘗試,甚至會逃避
5、常常不知道怎麼辦、不應答
6、常常需要有人陪才肯做
7、常常擔心做錯會被罵
8、因為緊張焦慮而產生更多負面想法及情緒
9、經常怕東怕西,常說會害怕
10、明明都會,但就是不敢表現出來
孩子「容易緊張、焦慮」引導方法
1. 情緒教育:不要嫌棄,理解孩子的焦慮
當孩子表現出緊張或焦慮時,大人要避免直接告訴他們「不要緊張」或「這沒什麼大不了」。相反地,我們要先認同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感受到理解與支持,焦慮本身是一種保護機制,當我們同理孩子的感受時,他們會更願意敞開心扉,說出內心的想法,從中學會正確表達情緒。
(下一頁繼續看_引導法2:轉變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