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手打人 別只說不可以!父母必學E K F C教育法
這幾天有許多爸媽不約而同地問孩子會打人的問題!說他們一生氣就會對家人動手,打兄弟姐妹、打父母,而有些是在學校有同學侵犯到他,他就會出手,有些甚至會咬人,讓爸媽都很擔心也很困擾!
詢問這些爸媽都怎麼引導的?有的會很兇的告誡他「不可以打人」、有的會處罰他、有的會打他然後問他被打是不是會很痛?聽完發現很多教法都是錯的!甚至還可能造成孩子反覆出現打人的行為,一起來學習該如何引導才正確~
孩子動手打人常見10狀況
1、被挑釁就會忍不住打人
2、得不到就很容易動手搶、用打的
3、生氣就會打人或咬人
4、父母禁止他時,就會出手打爸媽
5、一被侵犯時就會出手反擊
6、有時候太過興奮而打人
7、在家打兄弟姊妹,在外面不敢
8、去上學後,開始出現打人的動作
9、跟他說不可以打人,下次還是一樣
10、反射性動手,不知不覺就拍人推人
孩子動手打人原因、引導方法一次看
1.5~3歲
打人原因:得不到而動手打人(咬人)
處理方式:直接教他怎麼做、簡化溝通
這是小孩最容易出現動手打人行為的年紀,他們習慣選擇用「非口語」的方式表達,比較快,例如打人、咬人、踢人,一般來說,小小孩打人的行為,會隨著語言溝通能力的發展,逐漸停止,不過仍有些孩子可能會一直持續到小學階段。所以,這個年紀孩子出現打人行為,大人可以直接跟孩子說該怎麼做,簡化溝通的過程。
3~5歲
打人原因:衝動、表達不好而動手打人
處理方式:訓練等待能力、引導他慢慢說
這個年紀孩子語言能力還未成熟,很容易因情緒、無法完整表達而產生動手的行為,有點像是「抒發情緒」的感覺,在動手的當下腦袋是有點斷線的,其實他們都知道不可以打人,但問為什麼動手,總是會回答「不知道」。大人要告訴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可以生氣,但不能打人!引導孩子慢慢表達出情緒和感受,並引導衝動控制訓練等待能力。
5~7歲
打人原因:「不會解決問題」而動手打人
處理方式:從情境中、遊戲中去學習
這個年紀的孩子通常已經不太會打人,打人多半發生在起「衝突」的時候,例如爭奪某個玩具,孩子可能就會選擇用動手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在當下,通常沒想那麼多,只想要快速解決而衝動行事。因此這個年紀孩子,容易出現打人行為時,大人可以透過日常的生活情境、遊戲中去訓練,盡量用引導的方式,不要直接告訴答案,這樣孩子不會記住。
7~9歲
打人原因:「耐挫力差」而動手打人
處理方式:練耐心、教他情緒表達
這年紀以上會選擇動手,多半是有思考過的了,覺得對方惹怒他的,覺得對方是有故意的,覺得對方欺負到他了,感受到挫折,就會選擇動手,因此,教導重點在告訴孩子「有情緒就容易有不好的事發生」,要先耐住性子,及時察覺自己的情緒,善用情緒溫度計,平時就要引導孩子思考讓自己冷靜的方法,當覺得自己的情緒在溫度計的3分以上,要趕快去做能讓自己冷靜的事。冷靜下來後,再來思考可以怎麼處理人際問題,完整思考每個方案可能會帶來甚麼樣的結果,哪一種結果才是最好的呢?
(下一頁看_EKFC教養4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