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坐姿何時是正常?何時該擔心?
很多孩子在發展過程中都曾出現過W坐姿,因為它讓孩子坐得更穩,坐姿平衡好,雙手才能空出來操作玩具。而且不少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在爬和坐的姿勢轉換中,也很常出現W坐姿,這會讓他們更方便到處移動探索環境,如果
W坐姿真的不好,又怎麼會很多嬰幼兒都出現過呢?
這是因為嬰幼兒階段骨骼還在發育,除了柔軟度佳外,大腿的股骨頭也天生較內轉,因此在跪坐時,很容易出現W坐姿,股骨頭角度會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逐漸外轉,到八歲時就會和成人差不多,這也就是為何2~2.5歲以下的孩子,會很容易出現W坐姿的原因之一。
W坐姿的確不好,過去很常看到治療師分享,W坐姿會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壓迫,但其實針對一般兒童,相關的文獻證據不足,不過成人和特殊兒童,例如腦性麻痺,臨床的案例就相當豐富。所以W坐姿對一般兒童不好,不見得是因為會傷關節,擔心到20、30年後出現問題,而是W坐姿會妨礙兒童核心肌群、姿勢及動作發展。
W坐姿很穩定,因為,雙腳創造了一個較寬的底面積,骨盆容易跟著後傾,核心肌群不利出力,也不用出什麼力來維持身體直立,而且在這個姿勢下,身體不容易轉動,會影響雙側整合與協調、甚至慣用手的發展,進而妨礙進階的精細動作發展。
2015年日本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經常W坐姿的3~6歲幼兒,較容易出現不良站姿,包括大腿內轉、骨盆前傾,未來比較容易傷害韌帶或產生背痛問題。
哪些孩子要特別注意不要W坐姿?
1、3、4歲以後
2、孩子過去下肢曾有肌肉骨骼問題,如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W坐姿嚴重可能會造成髖關節脫位。
3、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問題,這類孩子通常合併有張力的問題,W坐姿會讓肌肉骨骼發展更不平衡。
4、孩子有低張力的問題,這類孩子本來身體就像懶骨頭,如果在一直持續用W坐姿,不利核心肌群發展,就會是惡性循環。
孩子已經有W坐姿,該怎麼辦?
除了讓孩子練習盤腿坐,一方面讓孩子有一個新的坐姿,二方面也可以達到拉筋,除些之外還需要加強四個核心肌群運動:
1、老鷹起飛
就是俯臥仰體,趴姿下,請小孩像老鷹在飛一樣,將頭、雙手雙腳伸直抬離地面,看能維持多久。
2、大熊走路
孩子雙手雙腳觸地,用像大熊以四肢走路的方式前行,這是一項會動到全身肌肉的活動。
3、蜘蛛慢步
請孩子在坐姿下,雙手雙腳撐地,屁股抬離地面,身體盡量維持水平,手腳交替在地上走路,宛如蜘蛛一樣。
4、小企鵝散步
請孩子兩手往前伸,用蹲著的方式走路。
人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時養成的,因此在幼兒時期,應當注意習慣的養成。所以當兩歲過後,孩子還總都是W坐姿,就建議家長可以多提醒孩子,並增加孩子的運動囉!
延伸閱讀:
#W坐姿 #核心運動 #兒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