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三件事,孩子睡更好;做錯三件事,孩子睡不著!
二、睡前要「看」對:偏藍光抑制睡意
光的顏色和光的強度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睡意。一般燈管包裝上大多會標註色溫,就是用來表示光的顏色。
其中,5000K左右為白光;3000K~4000K的顏色偏黃;6500K的顏色偏藍。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3000K的低色溫光比較不會抑制我們的睡意,但相反地,暴露於高色溫,特別是6500K的光源,則容易抑制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而降低睡意,甚至縮短了前半夜重要的深睡期。
所以睡前讓孩子使用3C及接觸電視(偏屬藍光),都可能抑制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同時也會讓大腦處於亢奮狀態而更難以入睡。
所以,睡前最好不要讓孩子接觸到任何的3C產品;陪睡的家長,躺在旁邊滑手機,一樣也會干擾孩子的睡眠,所以,睡前一定要選對活動!
增加孩子睡意的活動,帶著孩子睡前玩視知覺遊戲>>點我了解更多
三、睡前要「玩」對:白天重前庭,晚上重本體
很多爸媽以為,要讓孩子好睡,就是要白天累一點,白天操不夠,晚上繼續操,殊不知當活動量超載,反而會讓孩子更興奮、更醒腦,也就是所謂的「玩太瘋」,過累會讓孩子神經刺激過度,壓力賀爾蒙上升,睡眠品質更不好。
我建議白天不論活動量如何,睡前都一定要做對活動,出力(本體覺)、觸覺類的遊戲(感覺統合)活動才能有效穩定大腦神經,不僅可以讓孩子從遊戲中釋放壓力,更有助於睡眠。
黏土其實是很好的睡前活動,不僅不會刺激孩子的前庭系統,還能調節孩子的觸覺及本體覺,穩定情緒及專注力系統,增加孩子睡意及入睡後的睡眠品質。
睡前也要聽對!
為什麼睡前要陪孩子說故事呢?原因在於,做家事庸庸碌碌忙了一整天,終於有一個時間可以專心陪伴孩子,透過睡前共讀,一起讀繪本、說故事,可建立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及親密感。
依附關係越好的孩子,越有安全感及幫助情緒穩定,孩子就會睡得更好。
最後請爸爸媽媽記得,孩子不睡覺,千萬別動怒,因為不論是棍子或大罵,都只會提高孩子的警醒程度,讓瞌睡蟲跑光光,而且帶著不好的心情及記憶入睡,孩子容易做惡夢、夜驚。
做足以上三件事,讓孩子情緒穩定、睡得更好!最重要的是,固定的就寢時間才是培養良好睡眠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