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三件事,孩子睡更好;做錯三件事,孩子睡不著!
孩子睡眠問題,最令爸媽困擾的就是:
1. 在床上躺了好久都沒睡著睡(一般合理的入睡時間為30~60分鐘)
2. 拒絕上床睡覺,總是有好多的”等一下……”
有多少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呢?根據 Mindell et al 在2006 年的研究,美國大約有20~30%的兒童有這樣的睡眠困擾,而 Gregory et al (2006年)認為學齡兒童的比例會更高。
孩子睡不飽,鬧起床氣,惡性循環如何解決?
孩子睡不飽,隔天早上又沒精神,鬧起床氣,這樣的惡性循環,該如何解決?到底該怎麼做,孩子才能好好睡覺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睡眠問題的原因:
1. 兒童行為性失眠 ( behavioral insomnia of childhood ):
總是要仰賴某種睡眠儀式刺激才能入睡、沒有規律的就寢時間。
2. 有不安全感,分離焦慮或噩夢:
睡覺就代表要和大人分開,而不願睡。
3. 過度疲累或睡前做錯活動:
這都會讓孩子的神經系統過度刺激而不易入睡
4. 白天過度興奮或有較大的情緒壓力
5. 錯誤飲食
6. 過多的3C產品導致生理時鐘混亂
7. 過敏:
根據Stein et al 在2001年的研究,過敏的兒童容易伴隨有失眠的問題。
雖然原因很多,但其實只要做對三件事,就能改善孩子的睡眠。
爸媽做對三件事,孩子的睡眠會更好
一、睡前要「吃」對:白天吃高蛋白,晚上吃碳水化合物
睡覺要睡的好, 褪黑激素扮演重要角色,而色胺酸是褪黑激素的原料。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消化時會釋放出胰島素,胰島素能幫助色胺酸進入大腦,相反的蛋白質卻會阻止色胺酸進入大腦。
因此睡前四小時吃進碳水化合物有助於睡眠,而白天攝取足夠蛋白質,能維持身體機能,許多荷爾蒙分泌也需要蛋白質,因此有助睡眠品質提升。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