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蘿蔔刀潮流談孩子「自我控制」教育
近期在小學校園間風靡的「蘿蔔刀」是一款顏色繽紛可以伸縮折疊的塑膠玩具,只輕輕一甩就可以將刀刃甩出,甚至還衍生出不同造型、多種系列,身受孩子的喜愛,卻引來不少家長擔憂安全問題,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學校禁止將蘿蔔刀帶入校園。但「蘿蔔刀」真的危險嗎?「校園禁止令」真的有效嗎? 下達攜帶禁令外,更要讓孩子釐清正確觀念,孩子的「自制力」才是關鍵!
「孩子自制力差」10大行為:
1、人家做也跟著做,容易受人影響
2、看人家玩,就會想要玩
3、因為別人有,他就會想要有
4、衝動行為多,心急不能等待
5、常常忍不住,抑制能力差
6、在團體中,很容易跟著別人一起搗蛋
7、已經說不行了,卻還是會去做
8、很容易沈迷誘惑,缺乏自制力
9、越叫他不要做,他就越故意
10、對不能做的事,好奇心特別重
孩子的自制力該怎麼教?父母必知溝通技巧
Q1:為什麼別人可以玩我不可以玩?
Q2:為什麼他可以吃糖果我就不能吃?
Q3:為什麼他可以玩手機,我就不行?
方法:父母要傾聽孩子說出內心想法和原因,先不任意批評,進行親子間雙向溝通,同時讓孩子知道父母的立場與關心,並且讚美孩子自制的行為。
抑制衝動行為,提升孩子自制力
孩子的衝動控制力不好除了會影響學業,也會影響人際社交,研究發現,3歲後的孩子,自我控制愈差,到成人時,容易出現健康及經濟危機,下列整理孩子的衝動行為該如何引導。
1、換位思考訓練同理:要讓孩子了解「你喜歡別人不一定喜歡」很重要,帶著孩子思考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有什麼影響,會讓人家有甚麼樣的感受,若會產生負面的感受,是不是就要避免這樣的行為。
2、有努力就該被稱讚:多半的父母看到孩子的正向行為,會認為這是應該的,不需要稱讚,只有當看到負面行為時才有反應,長期下來,會造成孩子自尊心受傷,當孩子努力了,父母就要給予肯定和稱讚,他會表現得更好。
3、多觀察再行動:提醒孩子多觀察環境、觀察別人正在做什麼,例如在圖書館裡,不要只是一直要孩子安靜,可以請孩子看看周遭的人在做甚麼,感受一下個場所是安靜的還是吵雜的,孩子習慣觀察後,就比較不容易出錯。
4、建立對自我行為的覺察:大人認為這個行為不恰當,但孩子未必認為這個行為有問題,因此要建立孩子對行為的自覺,例如孩子可能常常插嘴而不自知,就要在孩子正插嘴時,提醒孩子,現在這樣就是插嘴,讓孩子意識到這個行為就是沒有自制力的行為。
5、透過運動增進控制:很多運動都有增進衝動控制的效果,例如各種球類運動、直排輪,每週至少讓孩子從事3~4次這樣的運動,每次30分鐘~1小時,會有所幫助的。
引導式教育.刺激孩子思考力
往往大人愈禁止,孩子愈想要!比起限制孩子不可以那樣,不可以這樣,使用「引導式教育」,刺激孩子去思考,更能教出長久穩定的好品格與行為。
現今大環境誘惑很多,父母不可能禁得了全部的東西!「禁止」並不是真正的教育,與其禁止不如教導他正確的觀念,以及培養自控力,未來世代的教育,要訓練孩子主動去思考,而不是教孩子被動等待答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