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去嘗試新事物的孩子,6步驟引導(領取勇氣計畫表)
三、別以你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大事
別用你的角度去看孩子畏懼的事物,而是該多去了解孩子畏懼的原因是甚麼。
「你覺得嘗試了之後會發生甚麼事?」
「如果發生這件事,我們可以怎麼解決?」
「你覺得為何別的小朋友會表現得比較好?」
「你覺得你失敗了,別的小朋友的感覺是?」
幫孩子把所有的可能都釐清,才有助於孩子提出勇氣邁出去。
四、物極必反,見好就收
孩子願意嘗試,就盡量別給予不好的經驗,見好就收很重要,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例如孩子終於願意再嘗試拼圖,這時不需要要求全部拼完,只要孩子比之前參與的時間長,就達成目標,少量多餐、快樂地完成,比痛苦地畢其功於一役來的重要。
五、提前演練讓過程可預期
「熟悉」能減少因為不確定帶來的不安全感,所以當孩子要做新的挑戰,例如上台表演或說故事,可以先在家中多演練幾次,爸爸媽媽也可以試著把台下可能的反應演出來。有一次我兒子要演一個老奶奶,他自己做了眼鏡和拐杖,排演時一出場,同學就哈哈大笑,我兒子就退縮了,因為他覺得同學在取笑他,我們溝通了好一陣子,他才理解願意再嘗試。因此,當孩子對於環境變化能掌握後,自然就比較不害怕。
六、搭乘『勇氣火箭』達成目標
波士頓大學的Dr. Donna Pincus,曾在Growing Up Brave一書中,提出用bravery ladder來降低孩子的焦慮害怕感。這是基於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所設計,讓孩子清楚每往上前進一步,就離她的目標行為越近,而最終能達成目標。例如不敢玩沙的孩子,可以這樣設計,第一步,孩子能穿鞋蹲在沙地旁用工具玩沙,第二步,能穿鞋在沙地上行走,第三步,能蹲坐在沙地上用工具玩沙,第四步,能赤腳站在沙地上,第五步,能開始用手碰觸沙子,最終,能用雙手玩沙蓋沙堡。
孩子每往上一階,大人該給予鼓勵,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會越來越有自信,也越有動機。隨著自信心提升,焦慮感或害怕感自然就會減少。
「勇氣計畫表」教案下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