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癌症機構: 阿斯巴甜恐致癌!低卡可樂與Extra口香糖都有添加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癌症研究部門「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6月召開專家會議後,計劃最快在7月把廣泛用在低糖與無糖食品飲料的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結果最快7月14日公布。
什麼是阿斯巴甜?為什麼要使用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代糖,像是零卡可樂,冰淇淋、口香糖、布丁及果凍等,全球有數千種產品使用。
阿斯巴甜是由美國化學家詹姆斯·斯克拉特(James Schlatter)於1965年發現的,它的甜味約為普通糖的200倍。它於1974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作為桌上甜味劑以及咀嚼口香糖、早餐穀物和食品乾燥基料的添加劑。
儘管阿斯巴甜具有極高的甜度,但它幾乎不含熱量,且不像糖精那樣具有苦澀的餘味,因此在更注重飲食的消費者出現後,阿斯巴甜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WHO旗下的兩個機構正在評估中,7/14會宣布最終判定
根據《路透社》報導,路透社引述2名知情人士的消息,世界衛生組織旗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7月將把世上最常見的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列入可能致癌物。
從健怡可樂(Coca-Cola diet soda)到瑪氏公司(Mars)Extra口香糖,以及部分Snapple飲料都有用到的甜味劑阿巴斯甜,7月起將首次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對人體可能致癌」。
IARC只根據所有已公布證據,評估某項物質(例如本次討論的阿斯巴甜)是否對人體有害,而人體可以安全攝取多少有害物質的安全值,則不在IARC的考量範圍內,安全值定義一般由WHO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及國家監管機構決定。
WHO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自 1981 年起都主張,阿斯巴甜在可接受的攝取量內食用是安全的,例如體重60公斤的成人每天必須喝12至36罐健怡可樂,才有可能面臨健康風險,這項觀點多年以來一直受到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多國監管機構認同。
JECFA今年也將評估阿巴斯甜的使用,已於6月底開始開會討論,預定將和IARC在7月14日同一天宣布決定。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爭議
IARC針對將致癌物質依危險程度分為5類,分別是「4類致癌物」、「3類致癌物」、「2B類致癌物」、「2A類致癌物」、「1類致癌物」。阿斯巴甜本次被分類在2B類致癌物,這類物質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
IARC過去的裁定結果,曾引發社會爭議,甚至因此產生官司,也曾經被批評對難以避免的事物發出不必要的警示,像是把大夜班工作、攝取紅肉歸類在很可能對人類致癌(probably cancer-causing、2A類致癌物),將使用手機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2B類致癌物)。
國際甜味劑協會(International Sweeteners Association)秘書長韓特伍德(Frances Hunt-Wood)表示:「IARC並不是食品安全機構,他們對阿巴斯甜的評估在科學上不夠全面性,而是大量採用普遍不足信的研究。」
國際甜味劑協會表示,他們對IARC的判定嚴重關切,憂心可能會誤導消費者。該協會成員包括瑪氏公司(Mars)旗下箭牌(Wrigley)、可口可樂旗下單位(Coca-Cola unit),以及嘉吉公司(Cargill)。
與阿斯巴甜致癌的相關研究,但也仍存在爭議
去年法國一項針對10萬名成年人的觀察性研究顯示,攝入人工甜味劑(包括阿斯巴甜)較多的人,罹癌風險略高。不過這項研究無法證明,阿斯巴甜確實增加了罹癌風險。
2000年代初期,義大利拉馬齊尼研究所(Ramazzini Institute)對阿斯巴甜的研究則顯示,從老鼠實驗看來,某些癌症與阿斯巴甜有關連;但這項研究的方法受到質疑。
各國監管機構審查所有現有證據,最終批准「阿斯巴甜」在全球範圍內使用,幾十年來,主要食品和飲料製造商一直為自己使用「阿斯巴甜」進行辯護,像是百事可樂 2015 年停止在汽水中添加「阿斯巴甜」,一年後重新加入,又在 2020 年再度移除。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 6 月曾發布指南,建議消費者不要使用人造甜味劑控制體重,雖然食品業對世衛公布的指南提出質疑,並認為人造甜味劑可幫助那些想減少糖分攝取的消費者,但是整體仍存有爭議。
參考資料:
Exclusive: WHO’s cancer research agency to say aspartame sweetener a possible carcinogen -sources | Reuters
路透:WHO機構將宣布甜味劑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 國際 | 中央社 CNA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