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問話都不回答?有6個你不知道的原因!
原因6、根本沒聽進去:
這類孩子是受注意力影響,當環境中的資訊很多時,例如有小朋友的歡笑聲、馬路車子的聲音,旁邊很香的烤肉味……等,這些視、聽、嗅等訊息都進入大腦,而大腦不知道哪個訊息不重要需過濾,結果大人的提問就可能被大腦忽略不處理,沒聽進去,孩子自然無法回應。
面對孩子不回話,有什麼引導方法嗎?
一、先確認孩子有聽見問題及理解問題,故建議再說一次,並讓孩子複述問題,如果此時孩子也不願意說,可以釋出善意與說明,並鼓勵其他形式的表達,例如點頭搖頭。
二、避免孩子不善於回答問答題,可以將問題改成選擇題,提供幾個選項給孩子回應,例如想要再想一下?不知道?或者是……(大人可以提供給孩子幾個方向),必要時可以再改成是非題,甚至用比的。
三、協助將孩子的答案整理,完整敘述並請孩子複述,教導孩子學習適當的回應方式。
四、預先做情境演練,知道孩子容易在某些情境問話不答時,可以先在家裡充分演練,例如忘了帶作業回家,明天老師詢問時,你可以怎麼說,並將老師可能的想法與表現先讓孩子了解,降低孩子的焦慮感。
五、大人要調整期待,孩子有沒有進步的判別標準不該是有沒有正確回話,只要有起始改變,就應給予肯定,再逐漸要求回應的品質與量。
當然,孩子能力尚有不足的部分,還是需要多加練習,例如孩子常受理解能力影響,那麼多聽、多閱讀、多複述很重要;如果是受表達能力影響,經常跟孩子對話、請孩子說故事,邊修正孩子的詞彙、句型很重要;如果是常注意力不足,經常陪孩子玩聽知覺小遊戲很重要;如果孩子很沒自信,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很重要;如果孩子總是較具敵意,釋出善意、建立連結就很重要。
總之,大人在要求孩子前,可以先反思自己的語氣態度,用教訓的態度是得不到答案的,反而離目標會越來越遠。對大一點的孩子而言,建立關係與信感是最重要的,不需要為了一時的要求回答,而破壞關係。
延伸閱讀:
孩子犯錯不認錯!用6E原則教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免費下載行為引導表)
》孩子有情緒或社交障礙?給3-10歲孩子的一堂人際社交互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