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容易受同學影響,爸媽該怎麼教?
2、釐清跟風後的感覺:
提醒孩子去想想,跟風後是很開心、很有成就感?或者覺得很糟?帶著孩子去省思行為的結果,藉此提醒孩子,是否不該做,但如果孩子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大人就需要花點腦筋想想,孩子是否長期被忽略或被管控太嚴,或者過於沒自信,這樣的跟風反而讓孩子獲得注意力?
3、引導思考,對事不對人:
很多時候爸媽會把錯誤怪在源頭身上,而直接說「你不要再跟那個xxx當朋友了」,但這是錯的,絕對不要直接批評影響孩子的那個同儕,你的批評,只會讓孩子更不想跟你分享他的事,要知道好的親子關係,才能降低同儕對孩子的影響,提升你對他的影響力。你要就事論事,讓小孩知道,我們不接受的是他朋友的行為,而不是他的朋友。如果我們經常跟孩子討論,什麼是會令人感到不舒服的行為,孩子要會學到如何去分辨是非,做「機會教育」,更重要的事,引導做事後補救,及預想如果再重來一次,孩子你會怎麼做。
4、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優勢:
由於勇氣是一種「了解自己能力並挑戰它」的意念,因此,孩子一定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才有可能產生,從孩子日常生活的活動及遊戲當中,爸比媽咪需從旁觀察孩子,因為「自我概念」的重要來源其實來自於別人的回饋,如果父母能發覺孩子的優勢,告訴他:「我發現你有一些地方很棒!」,並且帶他做一些自我覺察和討論,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會更加深刻。
5、主動關注孩子對的行為:
被忽略的孩子,很容易就會去跟風,來獲得大家的注意力。被管太嚴的孩子,就會想要跟風,來獲得刺激與成就感,因此大人要注意拿捏管教,要多主動去讚許孩子對的行為,讓孩子瞭解好的行為才會被注意,才會得到大人的讚許,受到同儕的歡迎。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