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任性哭鬧,先了解內在需要,別只處理情緒
避免孩子「盧小小」:要先同理孩子的感受
三歲過後的孩子,語言表達會突飛猛進的進步,你會發現難搞很多,也很頭痛;每次只要一帶出門,不管去便利商店看到飲料、去百貨公司看到玩具,只要是他想要的東西,就是一直盧爸爸媽媽買。這時候如果大人說不行,就開始用哭的、鬧的、生氣的,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每當發生這情況,爸媽就很頭痛,當下應該要怎麼教呢?有三個方法妳可試試:
一、設法轉移孩子注意
當孩子盧不停,可以先將孩子帶離現場,離開原本執著的事物,也可以攜帶孩子平常最愛的玩具,讓他有個目標物轉移注意。在外面人來人往的環境,往往很難跟孩子好好的溝通,甚至有的時候會更不耐煩的處理;所以帶離現場,設法轉移孩子注意,除了讓孩子冷靜之外,有時也要讓大人有個喘息的空間,免得耐心盡失最後變成無效的溝通與教養。
二、同理孩子但不處理
讓孩子恢復冷靜的方法,一定要試著站在他的立場並同理,孩子情緒上來時,不可能馬上恢復冷靜。
所以爸媽應給孩子一點點時間,不強迫他馬上安靜不哭鬧,讓他適當的發洩後,再跟孩子溝通。你可以先跟孩子說:「等你哭完比較好一點的時候,再跟我說,我會陪你,但我希望你用說的,媽媽才知道你要什麼。」
這時候通常孩子會選擇繼續哭,但情緒會平復一點,這時再慢慢的安慰他鼓勵他,孩子就比較能從情境中出來。倘若當孩子哭鬧時,爸媽跟著被影響,例如出現:被激怒、不妥協等情緒,就很容易讓孩子的負面情緒迅速增加,所以這也是考驗家長的功力。
等孩子冷靜點之後,可以讓他喝喝水,等孩子願意又說的而不是用「ㄏㄞ」的,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鼓勵。當孩子知道,用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且你有給他機會宣洩、表達,一次二次下來,孩子哭鬧的頻率將會減少很多。
三、堅持原則態度理性
前面有提到,想要戒掉孩子盧小小的個性,絕對不可能一次就成功,有的可能3、4次就可以,有的10次以上還是會盧。
但還是要提醒爸媽堅持原則,不要因為一次二次的失敗就妥協、就爆炸,任何方式都需要不斷的練習與累積,才能讓孩子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完整的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引導孩子「想要」跟「需要」的差別。
如果想要立即見效,當然你也可以使用嚴厲的處罰,但是相對的當它失靈時,同樣會淪為無效的教養,甚至會更適得其反,孩子可能會去頂嘴,甚至挑戰你的權威。
所以,態度理性也很重要,等孩子能好好表達,接下來父母的功課,就是要教孩子「自律」,什麼是自律?自律簡單來說就是「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首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律。
同場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