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腸病毒71型疫情上升,重症9前兆與預防方式一次看(4/7更新)
家長注意,腸病毒疫情上升中!腸病毒就診較上週上升29.5%,其中71型再新增2例,分別是1歲和6歲男童,今年已累計共4例。由於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5歲以下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提醒家有幼兒的爸媽全面備戰。
今年累計共4例!腸病毒71型容易併發重症
疾管署4月6日表示,國內近期新增2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這2例腸病毒71型個案均居住於北部,分別為6歲男童(有發燒、頭痛、嘔吐、口腔出現小紅點、手肘小紅疹等情形)及1歲男童(有口腔出現水泡、發燒、呼吸喘、心跳偏快、肌肉無力、抽搐症狀),經住院治療後症狀均已緩解;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3月26日至4月1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4,113人次,較前一週(3,177人次)上升29.5%,近幾週呈上升趨勢,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上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71型恐會出現大流行。
腸病毒目前仍在社區活動,傳播風險仍在要提高警覺
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以克沙奇A型為多,同時有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活動,需提高警覺。
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1例,為感染腸病毒D68型;去(2022)年累計3例,分別2例感染克沙奇A2型及1例感染腸病毒D68型,其中1例死亡(感染D68型)。
0~5歲高危險族群,出現9症況要盡速就醫
疾管署提醒,由於腸病毒71型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且重症病程變化快速,5歲以下嬰幼兒為高危險群,若孩童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即送醫。
家長及幼兒照顧者特別留意幼兒健康情形,一旦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醫院治療,掌握治療先機。
教導幼兒正確洗手步驟「濕、搓、沖、捧、擦」
疾管署呼籲,時序進入春季,即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國內已近3年未有腸病毒流行疫情,易感宿主持續累積,提醒家長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應教導幼童出入安親班、托兒所、室內兒童樂園等人員互動頻繁場所、返家或進食前皆須確實以「濕、搓、沖、捧、擦」5步驟正確洗手。
若身體不適,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腸病毒傳染力強,除了嬰幼兒外,成人也會有感染,只是症狀大多輕微,易與一般感冒混淆,且酒精乾洗手等對腸病毒抑制較無效果,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勤洗手、使用消毒水進行環境清潔,並維持良好衛生習慣。
神器在手!台塑生醫抗菌噴霧,證實可殺腸病毒71、D68型
當孩子在戶外,或是擔心孩子洗手洗不乾淨時,爸媽肯定希望可以有個殺菌好物,能快速滅掉這些病毒細菌。而且必須是經過國家級實驗認證,證實是安全有效、而且對孩子溫和不刺激,這樣家長才能最放心!
跟大家分享這支台塑生醫的Dr’s Formula抗菌防護噴霧,它是首支獲得國家SNQ認證及防疫商品雙認證的抗菌噴霧,能抑制包含腸病毒71/D68型、A型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11種病毒及20大細菌,而且經過實驗證實抑菌率高達99.9%。
孩子的桌椅、書包、圍兜等,都可以噴,而且噴一次可以維持7天;甚至兒童誤食,都可以自然代謝出來,安全性、實用性、有效性滿分!
腸病毒該如何預防?
★ 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可供預防及治療。
★ 預防請加強注意衛生,勤洗手的習慣,特別是用肥皂,因為肥皂洗手最有效。就算你用乾洗手,就算你用多強的清潔液,還是要去肥皂加清水的清洗,搭配正確的洗手方式,才能把病菌及病毒洗掉。
★ 儘量與病人隔離,因為傳染力非常強,隔離才能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 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以免遭受感染。
★ 得腸病毒的孩童,請在家至少一週避免感染他人。
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愛上洗手?
1.洗手比賽
用遊戲來提高孩子對洗手的樂趣
2.專屬的玩具洗手乳
將洗手乳、玩具…放入透明罐子
3.選一些孩子愛的玩具,擠上洗手乳
通過清洗玩具,玩肥皂泡的方法吸引孩子
4.透過繪本、兒歌,讓孩子瞭解洗手的重要性
5.降低觸覺敏感
觸覺敏感的孩子可能沒那麼容易就愛上洗手,不過,只要家長有耐心,多給孩子做一些身體撫觸按摩,多用刷子輕輕刷他們的身體等,慢慢降低他們的觸覺敏感度
6.做好榜樣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勤洗手的示範
最後再提醒各位家長,即使大人也可能罹患腸病毒,症狀會比小孩子輕,症狀可能包括喉嚨不舒服或流鼻涕等,因此會誤以為是一般感冒而輕忽,這時就很容易傳染給家中幼兒。因此只要覺得自己可能有生病,這時候就一定要戴上口罩、勤洗手,避免與孩童太親密而傳染。提醒家長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如果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之症狀,請儘速就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