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常情緒失控?別再被杏仁核綁架了!4方法控制情緒不暴怒
情緒失控型的家長,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Gottman、Katz 和 Hooven在1996年提出了「父母後設情緒理念」,指的是父母對幼兒情緒表現所產生的一組情緒、行為、態度與理念等反應模式。
父母後設情緒理念可以分成四種類型,分別是尊重引導式的「情緒教導型」、放任忽視的「情緒不干涉型」、挑剔批評的「情緒屏除型」、失控後又懊悔的「情緒失控型」。
其中情緒失控型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常會引發自己的神經質反應,甚至造成自己出現失控的行為,因此會拒絕排斥與孩子討論負面情緒發生的原因,並且認為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及自己的失控行為都是莫名其妙的,也時常懊悔自己所採取的處理方式,更不知該如何教導孩子處理這些不喜歡的情緒狀態。
若父母本身情緒調節是失控的狀態,容易會培養出欠缺處理負向情緒能力的孩子,因為他們缺乏可供學習適當情緒的榜樣,以致於無法有效的因應負向情緒。在情緒調節方面產生困難的孩子,通常會比較缺乏自我安撫的能力,較難集中注意力而導致學業成績不理想,社交能力也會相對低落。 (轉引自賴俐雯、金瑞芝,2011)
爸媽如何忍住不暴怒?控制情緒的4方法
方法1、修正自我提醒的方式
當感覺自己情緒上來時,我們通常都會提醒自己不要生氣、孩子我生的…,然而這樣的方式卻可能因為壓抑,導致突然暴怒!
所以我們應該要修正自我提醒方式,改成告訴自己我可以生氣,但是「不要太大聲」、「講話速度不要太快」、「不要暴怒」,這樣後面就會走向對的方向。
方法2、先逃離負向情境(避免杏仁核被綁架)
不只小孩需要「暫停時間」(Timeout),大人偶爾也需要休息一下離開現場,不看不聽,大腦才有機會冷靜下來,恢復理智。
從前面我們已經知道,當壓力逼近時,杏仁核會提出危險訊號,讓我們進入「杏仁核綁架」狀態,這時第一步要先離開現場,停下一切正在做的事,問一下自己剛剛發生什麼事了,試著把主控權交還給負責理智思考的前額葉。
方法3、找到增加大腦血清素的方法
血清素與人體大腦的情緒調節有關,研究指出,血清素不僅能調節情緒,也能協助衝動控制。有一些可以增加大腦血清素的方法:
(1) 吃富含色胺酸的食物:色胺酸是必需胺基酸的一種,主要功能是輸送到腦部成為血清素的原料。像是納豆、牛奶、優格、核桃、腰果、香蕉、燕麥等,都是不錯補充色胺酸的來源。
(2) 充足日曬:適度的曬太陽可以提升腦部血清素,也有助於抗壓,讓媽媽能減少每天因壓力累積的憂鬱感。
(3) 養成運動的習慣:有節奏性、搭配呼吸的運動,對於提升大腦血清素很有幫助,像是跑步、快走、瑜珈,媽媽可以選擇適合的室內或室外運動,養成規律的習慣。
另外做一些會讓自己開心療癒的事,也可以提高大腦血清素,像是去追個劇、吃點東西、滑一下手機都可以。
方法4、分析孩子的行為原因
大人冷靜下來後,就該好好釐清真相,大多數的孩子會因為生理的需求,例如肚子餓、累了或熱,而變得脾氣暴躁。而心理因素,也很容易讓孩子講不聽、歡必霸,像覺得做不好而挫折,覺得被不了解而傷心,覺得被控制想反抗,覺得被針對想報復,覺得被忽略想尋求關注……等,大人要好好觀察回想一下蛛絲馬跡,看破真相。
Reference:
- ● Gottman, J. M.,Katz, L. F.,Hooven, C.(1996).Parental meta-emotion philosophy and the emotional life of familie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eliminary data.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0,243-268.
- ● 賴俐雯、金瑞芝(2011)。父親後設情緒理念與幼兒情緒表達關係-以生氣情緒為例。應用心理研究,(51),41-7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