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經同意就拿、偷東西?小心是四種能力不足
小涵最近老是帶些小東西回家,筆、糖果、橡皮擦、色筆…都有,問他,答案不外乎是同學送他的,老師給他的、撿到的……。直到有一天,媽媽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小涵未經同學同意,拿走同學的東西,而且小涵的說詞反反覆覆,一下說是在地上撿到的,一下又說他有問同學才拿。
總之,媽媽現在才知道,小涵拿回家的東西,原來是小涵未經允許就拿走的,那「這不就是偷嗎?」媽媽好擔心,明明都有教小涵,「別人的東西要問過才能拿」,怎麼小涵還會這樣呢?
你的孩子有下面的情況嗎?
1、常常看了就想拿
2、跟他說不是他的不能拿也講不聽
3、常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帶回家
4、偷東西又說謊
5、常常沒有經過別人同意就碰
6、阻止他不能拿就發脾氣
7、自己有還是要拿別人的
8、常常很急著要得到他要的
9、不用說的常常都先動手
10、覺得別人的也是他的
當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時,不要再只是跟他們說:「偷東西會被警察抓!」。用罵的或用威脅的,並不會幫助孩子成熟!看到就想拿的習慣要從小教,一起來看正確的教法!
為什麼孩子會亂拿別人東西,不告而取?
年紀小的孩子,他們的「物權概念」還在發展中,他們對於玩具是「我的」、「你的」、「大家的」這樣的概念,還搞不清楚。因此會常看到,2、3歲的孩子,只要是他想要的東西,通通都會說是「我的」!而且4歲前的孩子,還不懂得不可以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還比較自我中心,比較沒有自制力,以及對於物權的概念沒有很清楚,就容易發生不告而取的行為。
那孩子的「物權觀念」,應該怎麼教?
1、2歲-教二分法 (你的、我的)
1、2歲的孩子,對於「你的」、「我的」之間的界線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很常會看到小小孩,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通通都是「我的」!這時爸媽可以多跟他們玩,「這是你的、這是我的」或是「爸爸的、媽媽的」這樣的遊戲,讓孩子對於所有權的概念能更有認知。平時屬於孩子的自己的物品,也能貼上他們的姓名貼,來增加孩子對於物權的認知。
3、4歲-教物品共有、教先問再拿
3、4歲的孩子對於你的&我的已經有區分的能力,但是對於什麼是「大家的」、「公用的」卻還不是很清楚。所以這時可以開始教共有的概念。像是爸媽可以將家裡的玩具,分為孩子私人的,以及爸媽公用的,如果要使用公用的玩具,就需要手足輪流,先問過爸媽才能拿來玩,並且先拿到的先玩。從中培養孩子區分「我的」、「別人的」、「公用的」三種概念。
5、6歲-教東西可以借還、輪流使用
5、6歲的孩子,對於物權的概念就會比較清楚了,這時也是訓練孩子分享的最佳時間點。可以教他們關於借還的觀念,讓孩子了解到這個玩具給出去,是「借」還是「送」?對方會「歸還」還是「占有」?當孩子具備「借還」的理解能力,也能增加他們所有權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