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記不住教訓,一直犯同樣的錯,爸媽該怎麼教?
3) 後設認知歷程
所謂後設認知就是能退一步看,站在宏觀的角度面對自己的處境,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後設認知好的孩子,在行動力發展也會更好。
在這個階段裡,孩子已經知道也思考過大人給的指令,就會開始執行,並且一邊執行中,同時大腦也會一邊監測表現,如果發現行為做了大人交代不該做的事情時,也能及時反饋修正行為。這樣能覺察自己錯誤的能力,就是在訓練ˇ孩子的後設認知。
「記不住教訓」是什麼問題?
知道了孩子記取經驗的大腦記憶歷程,那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麼問題,造成孩子會記不住教訓、老是犯同樣的錯呢?
1、大腦剎車問題
有的孩子常會記不住教訓,原因來自於內在需求沒有滿足,總是用反射衝動做他想做的事情。孩子的內在需求有很多,像是活動量的需求、探索的需求、交朋友的需求…,孩子有很多內在需求,他不是不聽爸媽和老師的話,而是當他內在需求很多未被滿足時,他第一時間就會想要先去蹦蹦跳跳、去跟別人一直說話來滿足內在需求。
這時,可以先設計一些小活動,讓孩子的內在需求先被滿足,再開始上課或是教重要的事情。
人的大腦有直覺式思考與邏輯式思考,有些孩子個性太衝動,一想到就馬上去做,這是因為他們的前額葉發展並未完全成熟,所以自制力無法像大人一樣好。
這時就要教孩子「踩剎車」,可以告訴他們,要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停一下,深呼吸思考三秒鐘再去做。並且平常要訓練孩子等待的能力,訓練他們要先舉手,才能避免他們太衝動。
2、記憶問題
就像前面提到的大腦記憶歷程,我們便可以知道,有些孩子他們沒辦法將經驗轉成長期記憶,或是過去的經驗提不出來,以致於他們忘記了以前的教訓,又重複犯下同樣的錯。
另外我們也要知道,孩子被罵時記不住是正常的。因為大腦在有壓力的狀態下,認知區域(專注力&記憶力區域)會封閉,反射區域(杏仁核)會擴張。所以在孩子被責罵時,他們自然記憶力就會變差記不住教訓。
可以透過下列方式孩子記憶力:
1.練習寫下來、做筆記
2.利用圖像幫助記憶
3.建立聽完就要低聲覆誦,幫助記憶
4.指令步驟化,爸媽給有步驟的指令,或建立孩子將指令轉成步驟的能力
或是運用一些不錯的記憶力桌遊教具,像是新大頭娃娃、精靈捕手等,也能讓孩子在遊戲中,訓練大腦提升記憶力。
3、教養問題
有的爸媽在看到孩子老是犯同樣的錯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但是越處罰,孩子犯錯的頻率好像不減反升。其實孩子缺的不是處罰,而是具體的約定。和孩子靜下來溝通應該遵守的約定,比起處罰來的更有效。
而跟孩子做約定時,一定要孩子複誦。要讓孩子明確講出來,像是六點半一定要關電視,有一次機會可以延長。如果知道孩子很會耍賴,可以把底線設的彈性一點,但是記得給完一次機會後,就要把持原則,不要無限上綱。
另外,家長也要多給孩子「自己想辦法」的機會,如果媽媽一直教,孩子只想要趕快結束這一回合。所以不要一直做無效的管教。慢慢提醒自己,不要告訴他下一步,而是問他說接下來的計畫是什麼?
4、內在問題
有些孩子的後設認知比較差,他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會覺察到自己有犯錯,事後也不會檢討錯誤。當孩子沒有覺察到自己的錯誤時,他只是勉為其難的聽你的,就不會記住。
犯錯以後,要給孩子檢討的時間。你只要訂5分鐘的檢討時間,讓孩子想自己有哪些事情是每天都犯一樣的錯?可以有什麼方法修正?記得,當孩子肯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時,先鼓勵他,即使他講的不是很好。然後再慢慢引導孩子。只要從5歲開始,就可以這樣教,訓練孩子慢慢建立起後設認知的能力。
這時大人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孩子練習反問自己,來增進他們的後設認知能力。像是今天什麼事情讓你感到最開心?今天你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為什麼?透過省思,幫助孩子練習能退一步思考,學會檢討日常的行為。
記不住教訓的孩子,常常是劃錯重點的孩子
孩子總是不能吸取教訓,真的牽涉到非常多因素,包含他們的專注力、記憶力、衝動控制、後設認知,同時也和爸媽的教養息息相關。在下次看到孩子又犯同樣的錯,打算開罵前,我們可以也試著先分析一下,孩子究竟是什麼能力需要加強?記不住教訓的孩子,往往是劃錯重點的孩子,當爸媽靜下來和孩子認真溝通時,才會發現孩子記不住教訓背後真正的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