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媽後,很容易看到別人好的那一面,也很容易看到自己不好的那一面!
7.帶不好,都是妳?
孩子有了一堆壞習慣,或偶爾生病,就是妳沒帶好,沒有教好,沒有注意好營養?孩子又不是只有母親一個人的,周遭那麼多人在影響他,難道妳會教他壞的,不教他好的?孩子自己不會學嗎?生病、感冒,為何就是自己沒保護好?醫生的孩子,還不是會生病、感冒,還不是要吃藥。
到底是要煮多好?像阿基師一樣嗎?那是人家的工作耶,妳是一位媽媽,絕對不是要練到神一樣的廚藝,孩子才會乖乖吃飯的。不覺得,有時反而看了食譜,努力的做了一頓飯菜,孩子卻不賞臉,自己弄得更難過嗎,不是嗎?會不會煮,跟會不會當媽媽,也沒有關係吧。何必這麼想不開呢?
開心的媽媽,教出開心的孩子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脾氣會跟大人越來越像,不管是生氣或開心的樣子,都像大人的翻版。所以,我一直希望有更多開心的媽媽,因為唯有開心的媽媽,才能教出開心的孩子。妳如果一直否定自己,會讓自己的壓力很大,甚至影響自己教養的大方向。
至於媽媽要變得開心,在於育兒路上,請先轉念,我覺得媽媽有幾句話得先對自己說:
媽媽,對自己說的第1句話
孩子有自己的發展,成長不管快或慢,或者是偶爾生病了,都不是因為你把他養的不好,也不是你不會當媽媽,請放下這種不必要的愧疚感。
媽媽,對自己說的第2句話
現在的孩子很幸福,任何的物質都不缺,你也很努力的在學習當個好媽媽,別覺得自己的孩子總是少別人家的孩子什麼,請放下這種補償心態。
媽媽,對自己說的第3句話
孩子出生後,小小一段時間以孩子為核心,手忙腳亂都是難免,但一陣子之後,要找回自己的生活重心,包括夫妻間的感情、你自己工作的成就感、發展你的夢想及興趣、培養自己的休閒,這樣養孩子才可以能量滿滿,所以請放下這種阿信的犧牲心態。
媽媽,對自己說的第4句話
孩子的情緒及挑戰行為,當然會越大越明顯,因為他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媽媽別因為,看到孩子幾次的情緒暴走,不聽媽媽的話,就過度的憂心忡忡,甚至擔心是自己沒教好,長大之後會有人格偏差,請放下負擔這麼重的使命感。
父母愈焦慮,影響孩子發展愈嚴重
現代的爸媽,經常比孩子還焦慮,有時候擔心人家都在學,我的孩子要不要也提早學?人家都在吃這些營養品,我的孩子要不要一起補?要幫孩子選哪間學校最好?孩子要分離爸媽了,會不會有分離焦慮?孩子會不會受歡迎及被學校老師喜歡?過多的擔心,最後變成壓力及症狀,讓你變成”養育焦慮症候群”!容易引起焦慮的前五名行為,爸媽們一定要互相提醒注意!
研究證實,情緒是會感染的,父母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焦慮指數偏高,其實會嚴重傷害孩子的發展,有以下五點
1.孩子會變的沒有安全感,黏人退縮
2.孩子會比較敏感愛哭,情緒調節差
3.孩子會容易在專注學習出問題,成績低落
4.孩子的生長曲線會出問題,長不高
5.孩子的壓力指數會變高,睡眠規律差
你多久沒去唱歌?多久沒去逛街了?又有多久沒夫妻倆去看場電影了?媽媽花了很多時間付出自己給每個人,卻忽略了自己。身為媽媽,更需要對自己好一點。
因為,如果媽媽沒有辦法為自己作任何事情,會變得更容易生氣,大叫更多次,愛得更少。如果媽媽不開心,沒有人是開心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