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鳥鳥、咬指甲、磨牙、挖鼻孔、摸媽媽睡覺,小孩六大怪癖有原因
孩子常常出現一些 怪癖 行為,有時爸媽真的都摸不著頭緒,不知道怎麼教這些怪癖行為!你知道怪癖行為的排行嗎?你知道背後發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嗎?
這一篇,從科學的角度,提供方法,讓爸媽輕鬆解決孩子各式各樣的怪癖!
TOP1︰摸生殖器官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摸自己生殖器呢? 一旦發現時,叫小孩不要摸!他反而摸的越起勁,甚至呈現故意的狀態。
其實孩子喜歡摸自己的生殖器官並不是什麼怪病,家長千萬不要過度恐慌,心理學家佛洛伊德(Freud)指出,在幼兒的「性心理」發育過程中,會在某個階段特別關注、喜愛探索「性器官」,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家長應適時教育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反之,如果家長反應過度、責罵,很可能會在孩子身心發育過程中留下陰影。
解決方法
1. 使用忽略的方法或是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鼓勵他從事其他活動。例如:雙手操作的遊戲,也可以嘗試說故事或唱歌。
2. 利用教養方式讓孩童得知在公共場合哪些動作合宜,或是有不舒服狀態的時候能夠立即告知。
3. 在3-5歲孩童給予人體身體部位的知識。
4. 和孩童共同討論壓力的來源,並解決。
5. 給予不同的感覺刺激、白天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可以使用觸覺刷,因為感覺統合中觸覺和本體覺刺激較少,會使孩童想尋求其他刺激。)
6. 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多給予孩子被愛和被關懷的情感要求。
7. 嘗試放鬆的方法,例如:洗個熱水澡,聽聽安靜的音樂。
TOP2:咬指甲、摳手
嬰兒把手放在嘴裡是很自然的反射,當年齡較大的孩童如果繼續把他們的手放入嘴巴中或咬自己的指甲,這通常是一種讓自己得到安慰或舒解壓力的方式,也可能是因為無聊,也或者只是一種習慣。
咬指甲的行為常見於一般家庭中,孩童可能會從家中遺傳,也可能透過觀察父母或兄弟姊妹,進而學習他們的咬指甲行為。
對成人和兒童來說,這是非常難以戒斷的壞習慣,也請父母給予大量支持,避免打罵孩子,因為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壓力。
時期 | 孩童 | 青少年-成人 |
原因 |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心理情緒和處於壓力狀態下所造成的,也有學者認為可能因為口腔期沒有得到滿足。 | 成人在心情煩躁、緊張不安時,知道應當採取哪些措施,使自己的緊張心情得以緩解。 |
盛行率 | 在兒童中,「經常」和「幾乎整天」摳手指頭的兒童發病率為12%;而咬指甲的兒童其發病率則高達44%。 | 心理學家也證明了在14歲的兒童中,有程度不一之咬指甲行為的占55%。 |
解決方法
1. 使用忽略的方法或是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鼓勵他從事其他活動。例如:雙手操作的遊戲,特別是黏土、玩沙、攀爬或其他雙手操作的組裝積木等。
2. 利用教養方式讓孩童得知在公共場合哪些動作合宜。
3. 和孩童共同討論壓力的來源,並解決。
4. 增加孩子的活動量。
5. 給予不同的感覺刺激(可以使用觸覺刷,因為感覺統合中觸覺和本體覺刺激較少,會使孩童想尋求其他刺激。)
6. 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多給予孩子被愛和被關懷的情感要求鼓勵孩子多與同伴玩耍,或是在感覺統合中的視覺和本體覺,藉由一些手眼協調的活動來轉移注意力。
7. 保持修剪和清潔指甲:鼓勵孩童玩戶外後,要去衛生間洗手,並提醒指甲間的縫隙也要清洗。
8. 讓孩子知道咬指甲會有哪些健康上面的危險,甚至可以用圖片讓孩子了解。
9. 給予正強化的鼓勵:跟孩童解說,知道難放棄咬她的指甲,但父母對你有信心,能做到這一點。孩童沒有在咬指甲時,給予稱讚。提供獎勵,如在日曆上的每一天,不咬指甲,就可以給予東西,像是貼紙…。
10. 使用替代方法,比如在看電視或坐在車裡,在這些時間可以戴手套。真的不行再使用防咬指甲塗液(因為是化學製品,沒有很建議)。
TOP3:睡覺時磨牙
研究指出,小朋友在整體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運動神經活性較高、較活潑者,很多人都會有磨牙的狀況。
一般來說,學齡前3到5歲就讀幼稚園的小朋友容易尿床,有可能是因為磨牙較多緣故,可以慢慢改變睡覺姿勢或給按摩來放鬆肌肉,磨牙情形通常就會慢慢改善。
造成磨牙的原因
1.牙齒發育不良
牙齒進行換牙時期,如果孩子罹患罕見疾病、營養不良、先天性個別牙齒缺失等,使牙齒發育不良,上下牙接觸時會發生咬合面不平,也可能造成晚上磨牙齒。
2.營養不均衡
有的孩子有挑食的習慣,特別是不愛吃蔬菜或水果,形成營養不均衡,導致鈣、磷、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晚間面部咀嚼肌的不由自主收縮,牙齒便來回磨牙。
3.精神過度緊張
讓孩子在晚間看血腥畫面或入睡前玩耍過度,精神緊張也會引起磨牙。或是因某件事長期受到爸爸媽媽的責駡,引起壓抑、不安和焦慮,也是夜間磨牙的重要原因。
解決方法
1. 和孩童共同討論壓力的來源,並解決。
2. 給予不同的感覺刺激(除了從食物,也可以使用觸覺刷、以及口腔按摩(放孩子學吃飯父母壓力大的連結,裡面有口腔按摩) ,因為感覺統合中觸覺和本體覺刺激較少,會使孩童想尋求其他刺激。)
3. 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多給予孩子被愛和被關懷的情感要求
4. 鼓勵孩子多與同伴玩耍、白天增加孩子的活動量。
5. 在睡前建立輕鬆的環境,例如:洗個熱水澡,聽聽安靜的音樂。
6. 按照一貫的就寢時間。每天晚上預留10至30分鐘,讓你的孩子準備去睡覺。
7. 在睡前與你的孩童建立睡前互動。不要讓電視,電腦或視頻取代你的位置。
8. 電視節目挑選合宜,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的電影和視頻遊戲。
9. 不要抱著孩子睡覺
10. 在睡前,不要讓你的孩子有食物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包括巧克力和汽水。盡量不要給他或她,在睡前服用任何有興奮劑的藥物。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