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小小孩被欺負,父母也能教的自我保護
不只一位媽媽問我這個兒童社交的問題,孩子總會去公園學校玩,但有時候自己的孩子就會遇到其他小朋友,「我們不要跟他一起玩!」,或是「你不要碰我的玩具,這是我的」;「你不要加入我們這一隊,這樣我們會輸」…
媽媽們的困惑是:我們都教自己的孩子要有禮貌,要分享,可是當自己的孩子遇到這些沒有禮貌的孩子,被語言上的排擠,被關係上的排擠,這時在身旁的媽媽,該不該出手幫忙?還是摸摸鼻子帶孩子離開?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自己也不能教,而且又互動不起來,為免自己的孩子亂學一通,先去別的地方玩就好。
父母的反應,決定孩子長大會不會自我保護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有幾個做法,大家參考一下~
做法1.如果這孩子看起來就是小霸王
我會直接跳出來跟這個孩子說:「這裡是公園,所有的東西都是大家的,你可以說你先到的,但你不能說,所有玩具都是你的。但是要玩多久、多少次,請你跟我們說,我們沒有立刻就要搶你的的意思。」
我覺得要跳出來的原因,一方面是讓自己的孩子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在示範給自己的孩子看,當面臨困難的時候,你可以學習用堅定的態度,試著去想辦法解決。
做法2.如果這個孩子是無心的
例如,去到公園,總會有一些比較大的哥哥姐姐,而你的孩子比較小,玩團體遊戲的能力可能沒有這麼好,那可能會被認為玩不起來而排擠。如果是這種狀況,媽媽可以跟這些孩子說:「我們可以幫你們撿球。我們可以兩個人一隊,一起玩,請讓我們試試看。」
幫自己孩子找出團體遊戲裡的角色及位置,一方面增加自己孩子的信心,一方面也可以讓其他孩子發現,原來能力較弱的孩子也可以融入,而不是遊戲中的拖油瓶。
做法3.如果這個孩子是故意排他,怎麼樣都不妥協的
這跟小霸王的情況其實不太一樣。因為鴨霸的孩子,你如果用方法讓他服氣,他們通常還是可以講講道裡的。
可是有些孩子,就是會故意講一些難堪的話:「動作那麼慢,才不要跟你玩勒!」、「我就是不讓你上去溜滑梯!」、「這一塊沙坑是我畫的,你不要給我踩進來!」。或是,這一類的孩子,有時會直接搶你孩子的球,還把球丟的遠遠遠的,讓你的孩子生氣或難過。
我覺得這通常是這個孩子,教養的問題了。有時候,孩子的行為問題,往往可以看出他的家庭問題。我會跟我自己的孩子說:「我覺得他講的話真得很沒禮貌,可以這麼說嗎?」、「我覺得他很不對,可以亂丟別人的東西嗎?」這時,我自己的孩子會說:「不行!」
像這樣,我是把這類的孩子轉換成負面的教材,也在教育。
再來,我還是會跟孩子說:「但我相信他不是每一次都是故意的!」因為我要讓孩子相信這世界的美好~
接著,我會過去跟這個故意的孩子說:「你剛剛的話,你剛剛的動作,都讓人傷心難過了!我相信你下次應該不會了吧?」最後,我會帶孩子離開,到別的遊戲區。
或許,你會覺得這樣不就沒有伸張到公平正義嗎?但,該說的都說了,該教的都教了,教養需要時間,孩子也需要時間成熟;而且這類孩子,不可能一時半刻就讓你教會,留下來只會產生更多衝突,弄到你自己的脾氣都上來了。只能看這些孩子的爸媽,自己教不教的動了~
孩子被其他小孩欺負,父母分齡教法
一位媽媽跟我抱怨,他帶3歲孩子去公園玩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個没有禮貌、甚至可能會來搶設施的小哥哥,有時真的很想跟他父母講,可是他的父母都在旁邊滑手機,根本都不管。
這種情況真的很討厭,但這時你自己的孩子也在觀察你的下一步,父母的反應,孩子都在學,決定孩子長大有沒有能力「自我保護」。而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教他用不同的方法應對「有人來欺負我」
孩子2-4歲,遇到沒禮貎小孩:
1、教孩子自己保護好玩具,自己没同意,東西被搶走,就要來找媽媽處理。
2、如果別人打你,你要遠離他並找大人,不要待在原地。
3、你如果被打,可以叫、可以生氣,可以抱著你的玩具離開,記得要讓大人聽到。
以上教法,還要記得一件事,當孩子來找你,你要馬上處理,不然,2-4歲小孩會養成,被欺負也不知道如何反應的習慣。
孩子4-6歲,遇到没禮貌小孩:
1、教孩子想辦法阻止別的小孩動手,用喊的、用吼的、用大聲駡回去的……
不能已經不舒服了,還任由人家侵犯,不舒服就已經不是玩。
2、跟孩子説,你已經會判斷,没禮貎及欺負人是不對的,所以當你遇到其他小孩這樣,你先大聲跟他説「我不喜歡!」,如果他不住手,一定要馬上跟大人説(爸媽、老師),而且完整説清楚,不要害怕説出事情的前因後果。
3、爸媽如果不在你身邊,你自己沒有辦法遠離這種沒禮貌的孩子,你要觀察週遭誰可以幫你,找同學、好朋友都可以,大聲説「有人打我」,就是不要一個人處理。
孩子6-8歲,遇到沒禮貎小孩:
1、培養孩子要能察覺別人在欺負他而不是在玩。有些孩子,環境適應力「特別好」、脾氣「太好」,在任何情境下,都能跟不同的同儕相處;即使同學的聲音比較大聲、動作比較粗魯,都覺得沒關係。
這種分不清楚狀況的,往往不自覺自己已經被欺負了,也跟我們大人的教養有關:大人常教孩子要好好相處,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多體諒不同的說話或處事方式。
2、培養孩子知道該「怎麼辦」的問題解決力。人與人相處,難免都會有所摩擦,有些孩子平常跟人相處好好的,發生衝突的時候,當下就愣在那,反而不知該如何處理,危機解決的能力很差。面對反應比較慢的孩子,平常可讓孩子玩一些培養次序的桌遊,讓孩子多觀察下一步該怎麼進行。
3、訓練孩子學會察顔觀色、提早逃離危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