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塗鴉能力,影響未來寫字能力
你知道寶寶撕紙跟碰撞積木,都是在發展精細動作嗎?精細動作在嬰幼兒身上,一直不是很被重視的發展領域,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為手腦並用,小手的發展會大大影響孩子的大腦。
1960年代,行為理論和知覺動作方法利用分析任務和活動成分的策略,使精細動作的遊戲被選來讓小孩學習,如疊積木,插棒和串珠子等,這些技巧的表現,後來被證實與孩子日後手功能發展與學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過早學寫字,孩子更寫不好
這幾年,在我評估過上萬個學齡兒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非常驚人的現象:在幼稚園時期,越早開始運筆練習寫字的孩子(這些孩子可能從小班或中班開始),上了小學後,在寫字上容易比一般孩子發生幾個問題:
1.不正確的握筆姿勢比一般孩子還要來的難改正,而且孩子們怎麼調整都覺得自己是對的,這就是跟太早錯誤的經驗輸入有關。
2.寫功課的速度比一般孩子來的慢,有時候學一個新字可能非常容易忘記筆順。
3.寫字的過程,身體歪七扭八、東倒西歪,很容易覺得累而且常常很挫折。
這些寫字問題,其實都是「人為」在干擾孩子的發展,所以這幾年,我一直不斷呼籲老師及家長們,提早學寫字,是一項不能進行的早期教育。
讓孩子隨意拿筆畫畫,長大寫字能力更好
媽媽疑問說:所以孩子在學齡前就一定不能拿筆嗎?
答案是否定的!臨床上我常建議1歲半左右的孩子,爸媽就應該隨意讓孩子拿筆畫畫。
國外一項有趣的研究,專家發現,兩歲左右的孩子,在自然情境下,隨意亂塗亂畫的結果,畫作中竟然藏有一部分的文字,而且隨著三歲、四歲,會越來越多的文字藏在孩子的畫中,這些孩子都沒有被教過寫字,是怎麼學會的?
其實,這個研究結果正是告訴我們,千萬別心急教字,因為在演化上,大腦這臺超級硬體,早早就被設定了學會寫字的密碼,時間到了,孩子會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來。
對孩子來說,中文漢字其實比英文字難寫許多,因為繁體字是由非常多的線條所組成,再加上文字的空間分布也比英文字複雜。所以我們一開始會透過九宮格、四宮格等方法,讓孩子學寫字。
對於學齡前的小朋友,其實在練習畫畫時,就不斷的在練習物件在紙上的空間分布,有助於未來學寫字。
另外,畫畫中有很多的物體,是幾何圖形的組成,如一臺車子的畫法,可能有梯形及長方形在裡面;一張人臉,可能會有圓形及半圓形等,孩子會不會畫出這些幾何圖形,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幾何及線條,就是寫字的前身及基礎。
一般來說,從兩歲後到六歲,有一些孩子運筆的能力,家長可以多觀察,如果能透過一些活動來刺激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那孩子未來的寫字能力,一定發展得非常好。
運筆在家觀察
例如以下這些圖形,- | / \ + O(三歲前學會);Δ □ ◇ S (六歲前學會) ,孩子應該都能隨著年齡越大而畫的越好,不然未來容易發生寫字協調的問題。
有助於未來運筆能力發展的在家活動
1.著色:透過蠟筆,彩色筆或水彩筆,讓孩子練習把圖畫塗滿而且不會塗出格子,是刺激精細動作協調,增加學習耐心非常好的4-6歲活動。
2.摺紙:孩子能不能把色紙對折,並讓不同的角對在一起,也是很重要的掌指活動,連同剪刀使用的美勞活動,應該大量讓孩子參與練習。
3.黏土:利用小手揉不同硬度的黏土,變化出很多不同的形狀,除了增加創意,也可以增加手部感覺統合的能力(觸覺及本體覺發展),有助於日後寫字時,控制運筆力氣的能力。
4.迷宮:陪孩子大量的玩紙上迷宮,在練習這些線條的同時,也開發了孩子的視覺動作整合能力,以及手腕的使用,有助於孩子之後拿筆的正確姿勢,以及寫字的專注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