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心常見的6類型,用對方法教很重要
你的孩子曾被老師或其他人說過容易分心嗎?通常聽到這些,爸媽就會開始擔心自己孩子會是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嗎?但上網查詢後,又覺得自己孩子似乎沒那麼符合,因為有些孩子明明平時還好,只是在團體中較容易分心;或者有些孩子雖然分心,但做某些事又可以很專心,這樣孩子算注意力不好嗎?來快速檢測看看,你的孩子究竟是否容易分心?
孩子易分心的四大原因,爸媽要注意的事:
原因1、好動問題:腦/身體活動失衡、衝動控制出問題
有些孩子的前庭覺刺激不足、觸覺失調、本體覺失調,導致該靜下來的時候在尋求這些大腦的養份,造成不能專心做事情的問題。常發生在4到8歲的孩子身上,容易被誤判成過動症。這類孩子需要大腦體適能活動。孩子有時候因為個性太急、沒耐心,無法細心觀察,爸媽要注意5到10歲是訓練衝動控制的關鍵期,11、12歲後進入成熟期,一定要提早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原因2、發呆恍神問題:大腦警醒度差、反應速度慢
有些孩子的分心是因為在「發呆恍神」,這個原因跟大腦的警醒系統有關,如果活動刺激足夠,孩子大腦就能順利運作,如果刺激不夠,大腦就在一種昏昏沉沉的狀態之下運作,會很難集中注意力做事。另外也可能造成工作效率降低,整體的反應速度變慢。
原因3、注意力轉移問題:受干擾就分心、共同注意力差
有些孩子很容易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回不來,或容易被其他不相干的事吸引、跳離開主題;還有一種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都沒在注意活動目標已經變換了,沒辦法跟著團體目標走。大部份注意力轉移有問題的孩子,多半都有:認知彈性差、認知僵化、堅持度過高的問題。
原因4、不專心看(聽)問題:大腦「視聽感知覺」失調
有些孩子常常不專心的聽,或不專心的看,例如沒有辦法完整的聽到別人在交代的內容;或是在考試寫作業的過程中,會常常這裡漏掉、那裡沒看到,這種分心屬於大腦視知覺及聽知覺失調的狀況,常常發生在4~9歲的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