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説對「這10句話」減緩孩子開學分離焦慮
NG8.不要再一直問:「幾點接了」
幾點可以見到媽媽,這件事對新生來說,相當重要!
所以,當你動氣叫孩子不要再問了,孩子很可能覺得,你是不是反悔了,反而變得更焦慮緊張。
父母這樣說》「○點一定會來接你!」一定要準時接孩子
我自己的孩子,大概會鬼打牆問我50次,其實不見得完全是他們對爸媽的信心不足,而是,一旦聽到了「4點來接」,「5點來接」,會讓孩子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會讓孩子覺得你不是在敷衍他。
NG9.在學校一定要乖乖吃飯
我經常在討論孩子的飲食問題,因為台灣的孩子,吃飯吃的壓力很大,吃得很不好。
上學有環境要適應,上學有陌生老師同學要適應,已經夠忙了,還提早提醒孩子,學校裡有一個「吃飯時間」,讓你不能囂張,不讓像在家一樣當大爺,這是很不必要的事。
父母這樣做》不用特別強調孩子在校生活要守規矩
順其自然,讓老師去教,孩子看到其他人吃,自己就會跟著吃了。不需要你不斷提醒,要乖乖吃飯喔、要乖乖睡午覺唷!
如果第一天今天做不好,那豈不是不乖,那明天怎麼會想去呢?所以,家長不該過度放大。
>訓練獨立必備!幼兒讀物要齊全,別缺這本增加生活知識的幼兒百科
NG10.在學校要專心聽老師的話
幼兒園是去玩的,就算是小一,也是快快樂樂的去玩中學。「專心聽老師」,我覺得可以提醒,但不要一直提醒,因為這要可能讓孩子想像老師是很嚴肅的、很結構教育的、很不能溝通的。
父母這樣說》「你多了一個玩伴,可以開開心心一起玩!」
我倒希望跟幼兒園新生說「今天起,你多了一個玩伴,那就是學校的老師,他會開開心心陪你們,希望你們也很開開心心跟他們玩」。
而小一新生我會說,「小學老師,可以告訴你好多爸媽不知道及有趣的知識,讓你懂很多,開心去聽,我們回來一起分享,你可以教媽媽!」
解決孩子上學分離焦慮小技巧
如果以上溝通方法都試過,孩子還是有點敏感、退縮又不斷焦慮的話,在上學前、中間、結束時多留意這些小細節,孩子會適應地更好喔!
1. 充分的環境介紹
一開始花ㄧ些時間,向孩子充分介紹校園的人事物,尤其是孩子會接觸的,生活作息也是,幫助孩子更快接受環境。
2. 彈性調整孩子進教室時間
對於分離焦慮較嚴重的孩子,一開始可以允許他用自己的「慢步調」分離,讓家長和孩子有多一點時間溝通,但不代表孩子可以晚進校,不遵守學校規矩,反而是建議家長早點帶來。
3. 提供一個安全的舒壓環境
當孩子因分離焦慮情緒反應大時,可以在這樣的地方和緩情緒,如此也不至於讓孩子受到其他同儕嘲笑的壓力,只是校方須訂好使用規範。
4. 允許孩子與家人聯繫
在學校很有壓力的時候,允許孩子和家人聯絡,也許只是一兩分鐘,對減緩分離焦慮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5. 提供孩子照片或加油紙條
放張照片或在孩子的便當袋上貼張「我愛你」的紙條,對孩子可是相當有鼓舞的效果唷!
6. 幫助孩子與同學互動
若老師或助理老師能幫助孩子盡快與同學融入在一起,孩子對於分離也會比較不焦慮的。
7. 讚美孩子的努力
只要孩子有進步,校方也該給予肯定唷!別一次要求太多。
如果孩子上學的分離焦慮,持續4~6週以上,而且學校老師反應,在學校,需要非常久才能把情緒安撫下來,而且哭鬧的頻率相當的高,明顯影響孩子日常活動及學習活動的參與,若年齡已經屆滿五歲,就要懷疑是否有「分離焦慮症」。老話一句,自己別亂猜,盡快尋求兒童發展相關專業協助就對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