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注射COVID-19疫苗後,有不適怎麼辦?
這幾天國內兒童開始陸續接種COVID-19疫苗,不論爸媽是選擇BNT(5~11歲)還是Moderna(6~11歲),最擔心的還是孩子在注射後產生不適?究竟兒童接種完疫苗要注意什麼,以及若發生不適可以麼辦呢?
根據研究,不論是BNT還是Moderna,施打在11歲以下兒童都鮮少有嚴重副作用的報告,兩者的常見輕微副作用相當類似,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痠痛、疲倦、頭痛和發燒等。較罕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紅腫、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噁心嘔吐等。這些副作用會在兩天內出現,持續1~3天即消失,這些免疫反應是相當正常的,代表疫苗在體內有發生作用,且多半對於孩子的生活影響不大。
注射後產生局部疼痛(常見於手臂注射部位)時,切記不要揉,這會讓手臂更加紅腫。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冰敷」,用涼爽的濕巾敷在注射處,能有效減緩疼痛。
不要隨意讓孩子服用非處方的疼痛藥,特別是含aspirin的止痛藥,18歲以下一般是不建議服用的,若真的需服用止痛藥,建議詢問孩子的兒科醫師。
多喝水、充足睡眠絕對是減緩副作用的不二法門。在這段時間,營養均衡相當重要,可多吃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保持心情輕鬆愉快,避免零食餅乾、高糖、油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易導致身體發炎。
當然,因為每個人對疫苗的反應不同,因此當孩子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要盡速就醫:
1、胸痛、胸口壓迫感或胸悶
2、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
3、呼吸急促
4、暈厥
5、嚴重過敏反應
6、連續發燒超過48小時
打完疫苗後的兩周內,一般也建議避免劇烈運動,不熬夜。衛福部也有設立「Taiwan V -Watch」之COVID-19疫苗接種後健康回報系統。爸媽可以在疫苗接種現場,掃V-Watch QR code加入,替子女進行健康回報,也能獲得相關的衛教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