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在焦慮,這12種反常行為要注意!
「焦慮」這種情緒,在嬰兒時期就已發展,但,孩子卻不容易釐清自己的感覺是焦慮,「寶寶心理苦,寶寶說不出」,這樣的負能量不斷累積,就會從其他行為找出口,轉變為其他的外顯行為。
孩子有下列行為,可能是因為內在焦慮
1. 常出現反抗對立行為:
當孩子感到比較無助、沒有安全感時,就可能會出現反抗的行為,想讓自己有掌控權,會較安心。
2. 不易入睡或睡不好:
「睡眠問題」與「焦慮」常互為因果,孩子會因為焦慮而睡不著,而睡不夠又會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建議爸媽可以在睡前從事一些放鬆的活動,如共讀睡前有聲音樂書,或是使用感統觸覺刷來調節睡前情緒。
3. 常焦躁易怒
從生物本能來看,焦慮感是一種保護反應,讓人選擇要「戰」或要「逃」,因此,你會覺得孩子像刺蝟一樣,愛生氣難溝通。
4. 對自己的期待過高或要求完美
凡事都要贏,比賽總想得名,看起來是孩子好勝,但內心真正想法卻可能是:「我萬一沒有贏,會被笑,爸媽會失望…。」建議爸媽可以使用以下這套「耐挫力套書」來讓孩子提升挫折忍受度。
5. 掌控慾強
當環境一切事情都在掌控中時,是能讓人感到放心安心的,所以焦慮的孩子可能會有較強的控制慾。
6. 逃避參與一些活動
躲開令人不舒服或有壓力的事是天性,因此孩子可能會因為焦慮而逃避上台、上學等活動。
7. 常感到肚子痛或頭痛
心理容易影響生理,常緊張焦慮的孩子,很容易有腸胃的不適感,甚至頭痛。
8. 對不確定的事容易感到不耐煩
在等待事情確定前,焦慮的孩子容易顯得不耐煩,例如說好了看明天天氣決定去哪玩,但孩子今晚可能就會一直盧,那媽媽你覺得明天…。
9. 常想東想西無法專心
焦慮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想法中,而無法專心於現在該做的事,以致學習無法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