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睡眠問題怎麼辦?改善睡不好的四方法
常見兒童睡眠問題二:要人陪睡
孩子一到睡覺時間,就會想要有人陪睡,這時候多半都會跟媽媽說:「媽媽,我會怕!那個燈像妖怪眼睛」、「媽媽我會怕壞人來~」、「媽媽我睡不著⋯」、「媽媽,我睡著後你去那裡?」為什麼無法自己睡呢?原因是他們認為睡覺是最「脆弱」的時間,因此孩子想到唯一可以解決的方式,就是找爸媽保護。
►改善方法:
一、建立睡眠儀式:
規律會帶來安全感,就寢前應該是一整天最放鬆的時候,可花個20~30分鐘完成固定活動再上床睡覺,例如:可以去看本書、整理好明天上學的書包、刷牙、換睡衣準備好明早要穿的衣物、尿尿、抱抱說晚安,然後上床,這樣比較規律、例行的活動稱為「就寢儀式」。
二、親子討論獨立進度:
獨自睡是需要勇氣的,這樣一個重大改變,應該跟孩子充分討論和安排進度,這是長大很重要的過程之一,平常可以對孩子說一些安心話語:「媽媽知道你很擔心,害怕有壞人、有妖怪……,我們一起來布置你的房間,讓你覺得舒服安全…。」
在練習獨睡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問題,例如孩子忍不住一直要找你,或期望你在房間陪久一點,或期望你早點進來,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努力執行討論的方法,只要孩子有努力,就該給予鼓勵和讚許,希望孩子繼續加油。
常見兒童睡眠問題三:寶寶睡不好
小寶寶睡眠相當不規律,反覆無常的睡眠作息,好像一陣子可以睡過夜,一陣子又半夜常醒來。
►改善方法:
一、多些日照和活動:
藉日照幫小寶寶建立晝夜感,白天的適量活動有助於體力的消耗,累了便會需要休息。
二、 白天不要一直睡:
白天孩子盡量不要一直抱在懷中,因為抱著很舒服,容易睡得沉穩,可以盡量放孩子探索,若「日夜顛倒睡」,晚上自然活力充沛睡不著。
常見兒童睡眠問題四:夜驚和作惡夢
孩子從1.5歲開始,就可能出現夜驚,3~8歲是高峰期,會隨著年紀改善。
夜驚和做惡夢是不同的,孩子夜驚比較會令大人焦慮緊張,因為孩子夜驚時會驚恐似的大哭、大叫、劇烈扭動、坐起亂揮舞,眼睛是張開的,看似清醒,但安撫孩子時,又像不認得爸媽似的。
夜驚發生於入睡後的上半夜,一次持續數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而且一個晚上很有可能發生不只一次。孩子在夜驚時是不清醒的,所以醒來後根本不會記得發生過什麼事。
►改善方法:
一、注意壓力:
做惡夢可能和孩子焦慮緊張較有關係,因此幫助孩子解決焦慮和壓力最為重要,另外,規律的觸覺能有效安定情緒、減緩壓力,父母可使用觸覺刷、擁抱、關節擠壓按摩等方式。
二、睡前靜心活動:
做些靜態活動,如:閱讀、畫畫、聽音樂或玩桌遊,都可幫助孩子有比較好的睡眠品質。
另外請爸爸媽媽記得,孩子不睡覺,千萬別動怒,因為不論是處罰或謾罵,都只會提高孩子的警醒程度,讓瞌睡蟲跑光光,而且帶著不好的心情及記憶入睡,孩子也容易做惡夢、夜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