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過多零食會嚴重破壞學習力,別再說吃一點也沒關係!
人工色素與食品添加物會誘發孩子過動、過敏行為
除了零食與糖外,還有個可怕的飲食兇手,就是人工食品添加物。爸爸媽媽也一定要注意讓孩子與之保持距離。
過去一直有不少研究在探討色素、苯甲酸鈉防腐劑或其他食品添加劑,對兒童行為和過敏的關係,這些色素不見得是導致「過動」、「過敏」的真兇,但卻是誘發孩子體內過動行為、過敏症狀的導火線。
另外,食品添加物將造成孩子過動的行為,包含食用黃色色素4號、食用黃色色素5號、食用6號與防腐劑(苯甲酸鹽)…等。而原本沒過動症狀的孩子,也有人因此產生過動症狀。
常見的色素包括有紅色六號、紅色四十號、黃色四號、黃色五號、藍色一號、藍色二號等,就算這些人工食品添加劑是合法添加,但也不代表它一定都是完全無害。
科學就是這樣,有些時候只是尚未證實而已。因此建議選擇孩童的食品時,請養成習慣翻到背面去看成分,太多看不懂的成分、人工食品添加物能免則免。
咖啡因與巧克力,過度使用會使孩子成癮,影響作息產生依賴
有些爸比媽咪心想孩子的大腦活動力低,就給予咖啡因飲料來刺激大腦活動,提提神吧!錯! 咖啡因與巧克力裡面所含的可可鹼、茶鹼均屬於甲基黃嘌呤類,能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因此增加警醒度、降低疲勞與短時間提高注意力;但倘若長期攝取與過度使用,容易成癮與中毒,產生不良反應,如:神經過度敏感、易怒、焦慮、失眠與心悸、躁動、腹瀉、消化性潰瘍…等。
喝了含有咖啡因的飲品之後,孩子的情緒的確變得比較穩定且精神較容易集中,但時效短且長期下來容易成癮,而過度興奮也間接造成失眠與影響作息的問題。而一般的提神能量飲料含高量的咖啡因,長期飲用也容易造成依賴,甚至咖啡因中毒,而且神經過度敏感、警醒程度過高,反而難以處理眼前的資訊。
早餐給孩子喝一杯奶茶就是爸比媽咪犯的最大錯誤!除了高糖,易使得血糖波動之外,茶類也含有咖啡因成分,容易讓孩子有過動的症狀出現!綠茶、烏龍茶、紅茶、花草茶,以及咖啡與巧克力都含有咖啡因。
油炸類食物吃多影響注意力與記憶力
油炸食物容易引起身體的發炎反應,而且產生的丙烯醯胺,會對人體的神經和生殖系統造成損害,也會影響大腦細胞,吃多了會降低注意力與記憶力。
另外,任何含油脂的食物,只要在高溫的條件下,都會產生反式脂肪。所以那些高溫烘焙的糕餅,如奶酥麵包、菠蘿麵包、…等等,以及油炸食品,如鹽酥雞、炸薯條、洋芋片…等等,都是反式脂肪可能的來源。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幼兒完全不應接觸反式脂肪。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如果攝入反式脂肪,會透過胎盤與母乳傳給寶寶,影響胎兒與幼兒的神經系統發展。而反式脂肪也會導致孩子無法吸收好的油脂,好的脂肪,如DHA和EPA會被排擠而吸收減少,等於害孩子的智力掉一級。
零食及糖,養出學習力低落及脾氣差的孩子
有媽媽留言問我,孩子愛吃糖及零食,會不會也是他愛發脾氣、情緒比較差的原因?我說,這太正確了。在這裡有幾個研究必須讓大家知道。
讓身體缺乏重要營養素
醫學家發現,愛吃零食的孩子,身體容易缺鋅、缺鐵、缺鈣,這些都是讓大腦順利運作的重要營養素,長期缺乏就會影響學習力及情緒管控的能力。
讓血糖快速震盪
零食都屬於高GI的食物,這類食物不只讓孩子味覺失調,也會引起血糖急速震盪,讓情緒高低起伏。經常吃的孩子,也會出現類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所以家長要更謹慎提供及限制。
孩子比大人愛吃糖的秘密
在二○一六年的一項腦造影研究中發現,小孩看到一個不健康的食物,大腦抑制別去做的區域,活化比大人少;而大腦獎勵去做的區域,活化比大人多。
由此證明,適度攝取含糖的食物,是有助健康的。所以,糖不是不能吃,而是別吃太多,而且以攝取天然的糖份最好。糖可以分為兩大類,包括「游離糖」和「內生性糖」。
游離糖是指製造商、食物製備者或消費者,額外添加至食品中之單糖、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及果汁、濃縮果汁中的糖份;而內生性糖是指存在於新鮮蔬果中的糖份。
至今沒有任何研究證據指出,吃內生性糖對身體有害,因此接下來我們所討論的糖,皆是指游離糖。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游離糖攝取量應降低至總熱量的五%。參考國民健康署一至六歲活動量適中兒童的每日所需熱量,計算出幼兒每日游離糖攝取量如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