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種活化小孩寫字小肌肉的手部活動
靈活的手指與適中的抓握力量,才能依物品材質、光滑度、大小和形狀,調整角度與力量,順利轉移物品,而不會掉落。
【挖寶黏土】
升兒童使用筆的視覺動作能力、觸覺辨識及空間概念。
觸覺回饋可以提供兒童了解物品的特性,協助精細動作操作的品質,例如不同的筆、不同材質的紙,就必須用不同的力道去書寫。
【我是畢卡索—畫白板】
提升兒童手臂的運動覺回饋能力,促進上肢肢體作跨中線動作能力。
利用運動覺回饋能力及控制圖畫方向,能提升書寫的品質,特別是中文字有許多的圓弧、撇、勾等等,更需要這樣的技巧。
我們可以畫上下/左右的直線或大圓的圖形,增加肩膀單一方向及旋轉方向的動作控制。
【顛倒不倒翁】
協助兒童書寫時適當的施力方式。
軀幹控制能力及肩胛的穩定度是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基礎,發展手部精細動作的靈活度需要上肢關節的配合。
兒童會因為手部肌肉較緊,在書寫時過度用力,因此在活動前建議先作手腕上翹的承重活動及放鬆活動。
【打動小老鼠—打洞器】
增加兒童手弓及虎口穩定。
虎口的穩定增加可以促進指尖活動的靈巧度及操作物品的效率,也能使用學習夾來遊戲,練習手弓及虎口穩定度。
【澆水小幫手—噴水器】
協助兒童手掌兩側分化、手指肌力及精細動作的發展。
手部可分為橈側(拇指、食指、中指)及尺側(無名指、小指),橈側的三根手指對於精細作的發展、拇指與食指的對掌活動及操作物品,扮演重要的角色。尺側則較有利於抓握、施力及維持手部穩定。
【收收夾鏈袋】
增加兒童虎口穩定及指尖操作。
指尖操作可以依物品大小、形狀,決定手掌準確抓握的力量動作,疊積木活動也能訓練指尖的操作遊戲。
香港一項調查發現,近33%家長認為子女的字體不工整。2015年也有新聞,因為學生的字太醜,而造成學生、老師和家長都鬧得不開心。
香港學者認為現在學生的寫字能力欠佳,與部分家長過分溺愛有關,因他們經常協助孩子綁鞋帶和扭毛巾等,以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訓練手部肌肉的機會,如今小孩又愛玩手機或平板,最終令字體愈寫愈醜。
這就是我想強調的,從小我們就重視手部精細動作、肌力肌耐力與控制能力的發展,對於未來書寫品質也一定會有助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