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固執小孩的眉角!2-8歲有效溝通法
5-6歲挑戰期 » 給選擇、給時間、 故事引導
”5-6歲”孩子因為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越大越討厭被命令指揮,不僅有時聽規則,有時不聽,行為表現也會受到心情影響,這時期父母得給予2~3個選擇,不要總是父母說的才算數,給選擇的目的在於告訴孩子每件事都有彈性,大人也有給孩子決定的權利。
除此之外,給孩子時間思考做決定是很必要的,硬逼孩子當下聽從,孩子往往不買單,例如:上學前和孩子說:「你想想看,下課後我們再來一起確認決定!」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比較容易和父母溝通。
再來可透過故事引導孩子,例如可運用故事教耐挫力,讓他們比較聽得進去: 有一隻小蝸牛爬了半天要吃樹上的果子, 可是卻飛來一隻小鳥,在他眼前把果子吃掉,小蝸牛爬了好久卻吃不到。
但他並沒有在原地生氣說:「我不要了!」,小蝸牛很聰明的去找其他棵果子樹,結果發現其他顆的果子更好吃!
7-8歲意見期 » 引導思考、 彈性獎勵卡
理論上這個7-8歲孩子的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應該明顯提升,發脾氣或過度堅持的情形應該要減少很多,倘若小學生仍過度固執時,父母就需要引導孩子思考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練習更有效的溝通技巧。
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要拿回主導權,對於大人給予的建議無論如何一律不從,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堅持時,可讓他們說說自己想要的解決辦法,但不是直接讓孩子說出他們要的目的唷!例如:「既然你不想要爸爸陪你,但媽媽還在忙,這時候你覺得可以怎麼辦呢?」如此一來,孩子就可練習到彈性變通、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
一旦孩子好不容易從堅持裡跳脫出來,爸爸媽媽一定要鼓勵孩子願意改變的正向行為,如「媽媽有發現你這次好快就答應了,很棒喔!」,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改變有被發現,同時運用具體可見的彈性獎勵卡,連結孩子的好行為,也有助於孩子的好習慣養成。
"我會溝通彈性獎勵卡 "提供給大家,爸爸媽媽可自行列印:https://pros.is/436fvv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