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堅持很固執的孩子,爸媽該如何溝通?
為什麼小孩「很固執」?
很多孩子的個性很固執,要大人都按照他的順序,只要沒有照他的規則就不行。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到底該怎麼跟固執的孩子溝通呢?其實這個現象,跟年齡、心智發展、認知及教養的方式都有關。
3歲後主見變強,不要硬碰硬會讓他更固執
一個3歲多的孩子,玩完遊戲,被媽媽叫回家時,甩賴不想走,大聲的對媽媽說:你每次都不聽我的,你每次都不給我玩很久!我還有……沒玩到。媽媽不想聽完,立刻回說:哪有每次?我上次還不是有多給你5分鐘?你越大越不像話,立刻給我走……
當媽媽氣急敗壞時,我連忙緩頰,請兩邊都冷靜一下,因為正在硬碰硬,已經失去教養的焦點了,淪為在辯論是不是「每次」。媽媽問我:不該堅持嗎?我說:當然要啊!可是也得讓孩子服氣。孩子現在不能聽進去,就算服你,也只是一時的,並不會改變他之後這個壞習慣。
小孩堅持過度的兩重要原因
1.難以改變定見及想照自己的次序
3歲之後,會承接前面2歲時期的不要、不要的情緒行為,這個我們之前討論過,是要證明自己長大,認知發展的歷程。接下來,幼兒心中,就開始有自己的順序、步驟、先後的認知,認為自己就是對的,這叫做”發展次序期”。
要讓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及行為改變,其實很簡單,大原則就是,讓孩子覺得跟著我做比較好玩、跟著我做你會比較開心、跟著我做你會得到更多好處。
2.進入想知道為什麼時期,想探索其他方向
我想爸媽們應該也聽過,三歲之後,就進到”為甚麼”時期,這其實跟主見變強,也是有關係。因為孩子會想去冒險,不想跟著單調或重複的規則;孩子會想去知道原因,這樣可以滿足自己,如果被大人禁止了,自己這些心理狀態,就不能滿足。
於是,為了要得到更多的原因,孩子就想捍衛自己求知的慾望。當然,孩子還小,所以方法不見得是對的,但因為他練功還沒完成,只能拿出目前會的武器,例如:鴨霸不給、打死不走、哭給你看、跑給你追……
面對固執的孩子,5個彈性教養步驟
的確,主見變強不是不好,但最怕的是學到壞的經驗,或養成壞的習慣,而且這種強勢經驗太多又會得逞,會讓孩子的價值觀混淆、行為退化、一直覺得他最大,控制慾及指揮慾可能會越來強。這其實有五個教養步驟可以解套,現代的爸媽一定要知道。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