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爸爸講故事效果更好!說故事可以提升孩子8種能力
研究:父親說故事,效果更好
這怎麼可以不分享呢?英國研究發現,床邊故事,以10分鐘內效果最好,而且內容有龍、巫婆、仙女、公主更能激發興趣;哈佛研究發現,父親說床邊故事,更能激發孩子抽象的能力,同時提升孩子更強的語言力,2歲就要開始。
父親易激發想像力,因為易說出抽象情節
我長年在推廣閱讀,因為睡前床邊故事對孩童的語言能力、認知發展、專注力提升,都有很大幫助。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連「是誰」講故事都會有不同影響。研究指出,由於媽媽和爸爸說故事的方法不一樣,母親比較像老師,會問具體問題(跟我家的媽媽一樣);而父親會以抽象的說法詢問,能開發孩子思考及想像力(跟我一樣,我都不照章節講),因此爸爸說故事,在不同面向上,效果更好。
女兒語言能力佳,是因為多聽父親說故事
此外,說故事的「對象」也有不同影響,除了父親講故事比母親合適外,對「女兒」說床邊故事更能達到效果,且應在孩子2歲前就開始講故事給他們聽。研究發現,聽父親講故事超過1年以上的女兒,在語言能力上有明顯進步,所以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而2歲前就開始,則可以激發想像力、語言刺激的女孩,效果更佳。
從這些研究歸納出3個重點:
第一,不同的方式講故事,對孩子有不同刺激
第二,爸爸可以透過講故事更了解孩子
第三,爸爸跟媽媽對孩子發展,還是有不一樣的刺激,所以夫妻都要參與教養
繪本怎麼挑?除了故事有趣外,能擁有教育涵義在更好!天才領袖老師推薦繪本一次看>>
親子共讀如何開始?可以啟發孩子哪些能力發展?
關於親子共讀,我最常被問的就是,「孩子老是跑來跑去」,或「聽個幾頁就沒興趣了!」,「我是個不會說故事的媽媽,怎麼辦?」到底該怎麼帶孩子進入早期閱讀的領域呢?
我認為沒有一個爸爸媽媽不會講故事,既然是關起房門來說故事,就你跟孩子而已,場景輕鬆,應該卸下你平常管教的包袱,故事可以結合生活、遊戲、音樂、圖畫及動作,模式很多,沒有一套標準,加大你的聲音、豐富你的手勢及臉部表情,何必照著文字上描述來教你的孩子。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迦納(Howard Gardner)曾提出八大多元智能理論,你知道一本繪本可以同時啟發孩子這八大智能嗎?
1.提升語文智能:選擇有故事情節的繪本,讓孩子有機會看圖說故事,例如包姆正在做甚麼?不用照著故事文字走,陪著孩子看圖將這本故事書講完。
2.提升邏輯數學智能:在繪本中引導孩子找到藏在其中的數字或數數有幾個,例如小老鼠在吃下午茶耶!咦!桌上好像少了幾塊餅乾!你幫我找找看!到底有幾塊餅乾被吃掉了呢?
3.提升音樂智能:配合繪本的內容爸爸媽媽自己搭配歌曲,例如”到底在排什麼”介紹了50種動物,你可以想想這些動物有甚麼歌嗎?以後孩子看到這本繪本,就會想要跟你玩比賽唱動物歌的遊戲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