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把過動當調皮,小心!會錯失黄金治療期
但是你敢賭這三分之一的機率嗎? 對此,真的要鄭重告訴爸媽,不要等,也不要賭!當孩子3歲以後,爸比媽咪就要更仔細觀察孩子是否有過動傾向,因為專注力不好及活動量過大的孩子,會影響到學齡前的整體學習效率。「大隻雞慢啼」的傳統育兒觀念將會錯過訓練的黃金療癒期!
爸媽可以帶孩子至兒童發展中心及復健科進行全面性的兒童發展評估,透過不同專業人員來評估孩子的整體發展,因為過動兒通常不僅是活動量問題,還可能合併了動作協調、語言、情緒管理、專注力、智力的問題。或者至兒童心智科進行諮詢、評估。
懷疑孩子有過動症?3歲前多觀察!
在兒童心智領域上,以往是7歲前判斷孩子是否過動;但根據最新兒童研究指出,4~6歲階段是過動發展的關鍵期,不過,基本上,臨床醫學評估不會在3歲前,就診斷孩子是個過動兒。
因此,建議針對3歲前孩子,爸媽盡量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與時間來發洩體力與精力;採取更明確的教養方式與態度,透過簡單易懂的口語搭配肢體語言進行溝通,切勿認為孩子還小,說什麼他又不懂,就放棄耐心的教養態度。
家長教養策略
1.保持冷靜不隨孩子的情緒起舞
2.說的再多不如直接做給他看
3.事先訂好規則確定孩子有聽到
4.利用馬錶或鬧鈴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
5.獎罰要明確
6.針對孩子行為處罰,不可以罵孩子的人格
7.少吃甜食及油炸食物
8.讓孩子寫功課前(或需要專心很久的學習前),身體先動一動
9.要觀察孩子注意力快用完了,就讓他休息暫停
10.找出孩子學習的強項
11.讓孩子的目標,有可能達的到
12.別忘了關心的語言
班級經營
☆教室環境
1.座位避免靠窗門邊
2.座位周圍安排專心同學
3.書桌上教具或用品簡潔就好
4.在教室明顯處貼上班規
☆老師
1.使用簡短明確的指導語,並請孩子複誦
2.將孩子分組,激發孩子的榮譽心
3.表現好的及不好的行為,使用集點代幣制度紀錄
4.有時讓孩子設定自己的完成目標
5.提醒孩子下課去講話、去活動
6.不要剝奪下課時間的身體活動
7.引導孩子調控自己的引擎速度,何時冷靜就何時開始
8.觀察孩子的團體優點,講給所有的孩子聽
9.與人發生衝突時,對事不對人的處理
10.跟孩子說今天表現得很好的地方,希望明天維持
11.跟孩子說今天表現不好的地方,相信明天不會有
12.利用三明治話術鼓勵「你之前很棒,但這次真的很危險,下次一定不會也不敢,對不對?」
☆課程安排
1.早自習前可以讓孩子先動一動
2.下課時間給予充分運動的機會
3.讓孩子戴手錶,更有時間觀念
4.給予小老師角色,讓孩子建立正向的形象
5.作業內容的量分段調整
6.在書包上貼上檢核表,避免回家時漏東漏西
相關研究認為,過動兒主要是由於大腦控制的能力薄弱,因而造成在衝動控制、工作記憶、語言社交、專注力甚至是行為出現問題,讓孩子常常狀況外。
因此教導這樣的孩子時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利用強勢的處理(如以暴制暴),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反彈,產生其他學習問題,相信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的結果。
過動兒還是需要大家的關心與包容,過動兒也有很多優點,如熱情、積極、有創意…,你的接納,他們一定能感受,在教養過程中,教學相長,我們真的隨時隨地都在學習如何當個好爸媽及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