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坐不住!不同年齡專注力訓練法
很多爸媽,都來天才領袖反應孩子講不聽、叫不動,每天生活自理,從一早起床都在拖拉慢的狀態,而且越大越嚴重。開學後,又要擔心孩子們總是毛毛躁躁、不能專心、不愛思考、靜不下來等問題,寶貝們都能應付嗎?
我們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集結天才領袖團隊所有的專家,教會大家一定得知道的兒童5大專注力問題,延伸5種在家就能練出專注力的大腦訓練活動,打造孩子們超強的學習專注力!
五大注意力問題,影響孩子專心的秘密
其實孩子不專心,不要覺得只是習慣的問題,從大腦及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專注力其實是一種腦與認知行為,靠複雜的大腦神經網路系統交互作用(非單一區域運行),所以有專注力問題的孩子,常常需要再觀察是否有其他發展問題在干擾他專心學習,例如:視聽知覺發展、共享式注意力發展、工作記憶發展、後設認知發展、感統發展等。
在臨床上我們在探討兒童注意力問題時,常會利用Sohlberg and Mateer兩位學者所提出來的五大注意力分類,來讓幫助家長理解孩子是屬於哪一類的不專心:
1、集中型注意力:
集中型注意力是指孩子能集中精神,在目前正要做的事情上,例如玩拼圖、疊積木、背單字。
2、持續型注意力:
持續型注意力是指孩子在活動中,可以持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例如可以好好的吃飯30分鐘、能安靜閱讀15分鐘、專心上課40分鐘等。
3、選擇型注意力:
選擇型注意力是指孩子在有多重的刺激之下,可以正確選擇專注在自己該做的事,不會被其他刺激而干擾。例如老師賦予A孩子一個任務,同時也賦予B孩子一個任務,A孩子應該要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會被B孩子的事干擾。
4、轉移型注意力:
轉移型注意力是指孩子能在不同活動中,來回轉換其注意力。例如:當老師要跳到下一個活動時,孩子也能跟著結束,並把注意力移轉到下一個活動,而不會一直執著在上一個焦點。
5、離散型注意力:
離散型注意力是指,每個人都能同時處理不只一件事,有時候是兩件事以上。例如:在排隊等候遊戲的時候,同時要聽好老師的指令,也要觀察隊伍現在的狀態。
如果有上述這5種專注力有問題,經常會造成孩子容易聽不到人家講話、要人一直提醒、團體中無法聚焦、無法專心做事等狀況。
提升孩子專注力的5種訓練法
以下我們將針對這五種注意力,設計成適合爸爸媽媽在家和寶貝一起玩的活動,提升寶貝的專注力~
一、 另類繪本專注力訓練法
★ 適合年齡:1.5歲~6歲
★ 方法:
1、小小孩可以請孩子找出書裡頭的人物(可以從固定一個慢慢增加)。
2、兩歲左右:家長就可以講故事請孩子去找出對應的人物
3、三歲左右:利用故事書的場景,例如「小記者莉莉」一書,可以請孩子找一找地圖上的景點。
4、三歲以上:透過問問題的方式確認孩子有沒有在聽。較大的孩子共讀繪本時,聽覺的注意力佔的比例會越來越重,視覺只是輔助,如同學校上課般。
二、 動作遊戲專注力訓練法
★ 適合年齡:1~6歲以上
★ 方法:
1、一到兩歲:
* 「請你跟我這樣做」的遊戲,也可以搭配音樂進行,例如「頭兒肩膀膝腳趾」,會更加有趣。
* 玩捉迷藏的遊戲(很多孩子跑一跑就分心忘記要去找人,或者躲起來太久就跑出來忘了持續要躲)
* 丟接球。
* 天氣熱可以讓孩子去裝水澆花,貼近大自然也更多樂趣!
(下一頁繼續)